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七版:临证
 上一版    下一版  
辨证治疗皮肤疾病
针灸治疗面瘫
单方验方
如何辨别与治疗小儿咳嗽
治疗干咳少痰重在养阴润肺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介入治疗
1
11 1 2020年9月2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辨证治疗皮肤疾病
 


□冯宪章

案例一: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带状疱疹

   初诊:杜某,男,68岁,患者一周前自觉左下肢疼痛不适,到某医院就诊,按腰腿疼痛给予针灸治疗,病情未见好转。次日患者右小腿和右足部起红斑水疱伴灼热疼痛,遂到笔者所在医院就诊,诊断为带状疱疹,给予药物治疗(用药不详),外用药物(药名不详),未见好转。经门诊以带状疱疹为诊断结果收治到笔者所在病区进行治疗。
    诊见:患者右下肢起大片红斑,簇集性水疱,汇集成片状,沿单侧神经分布,前后未超越正中线,伴灼热针刺样疼痛,食欲不振,纳差,心烦失眠,急躁,头晕头痛,二便可。
    检查:患者右下肢起大片红斑,簇集性水疱,汇集成片状,沿单侧神经分布,未超越正中线。
    中医诊断:蛇窜疮(肝经郁热)。
    西医诊断:带状疱疹。
    治法:清泻肝胆湿热,行气通络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克,黄芩15克,栀子15克,车前子30克,当归15克,生地黄30克,柴胡10克,板蓝根30克,木瓜10克,延胡索30克,白芍30克,甘草10克,香附15克,薏苡仁30克,马齿苋l5克,川楝子15克,香附15克。共7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二诊:服药后,皮疹大部分消退,仍觉疼痛不适,在原方基础上去除黄芩、栀子等,加僵蚕10克,全蝎10克,香附10克,丝瓜络10克。共7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三诊:服药后,患者皮疹消退,疼痛消失,病情痊愈。
    按语: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主要是病毒侵犯神经而引起的神经疼痛。该患者急性起病,右下肢起大片红斑,簇集性水疱,汇集成片状,沿单侧神经分布,前后未超越正中线,伴灼热针刺样疼痛,辨证为肝胆湿热型,治疗以清泻肝胆湿热,行气通络止痛为法,以龙胆泻肝汤加减,用药一周,皮疹消退,热邪消退,出现气滞血瘀之象,去黄芩、栀子、大青叶,加僵蚕10克,全蝎10克,香附10克,丝瓜络10克,以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止痛,辨证准确,药到病除。

案例二:健脾利湿解毒治疗寻常型天疱疮

   初诊:郭某,男,33岁,2年前无明诱因全身陆续出现松弛型大疱,自觉瘙痒不适,曾到某大型医院就诊,诊断为寻常型天疱疮,给予糖皮质激素,具体药量不详,用药后水疱消退,瘙痒减轻,泼尼松片逐渐减量,病情反复发作。近2周来当泼尼松减至每日50毫克时,病情加重,全身陆续出现大小不等水疱,自觉瘙痒不适,遂到笔者所在医院就诊。
    诊见:全身出现大小不等的松弛型水疱,糜烂渗出,结痂,皮疹以头面部和躯干部为主自觉瘙痒不适,心烦,口渴,咽痛,饮食尚可,眠可,大便干,小便黄,发热,体温38摄氏度,舌质红,苔腻,脉滑。
    检查:全身出现松弛型水疱,糜烂渗出,结瘤,尼氏征阳性,水疱破后露出红色糜烂面,口腔和外阴黏膜糜烂。
    中医诊断:天疱疮(湿热内蕴)。
    西医诊断:寻常型天疱疮。
    治法:清热解毒,健脾利湿。
    方药:当归15克,生地黄30克,白茅根30克,玄参15克,麦门冬15克,牡丹皮15克,赤芍15克,重楼15克,蛇舌草30克,薏苡仁30克,蒲公英30克,枳壳10克,黄连6克,白术10克,野菊花15克,甘草10克。共5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泼尼松片每天口服50毫克。
    二诊:服药后,患者无新出水疱,部分痂皮脱落后露出红色糜烂面,中药于原方上加车前子30克,土茯苓30克。共5剂。每天1剂,水煎,分早、晚两次温服。
    三诊:服药后,患者躯干部有新出米粒大小的脓疱,中药于原方上加紫花地丁15克,野菊花30克。患者服药2周后全身无新出皮疹,原痂皮大部分脱落,病情痊愈。
    按语:天疱疮是一组慢性,易复发的严重性大疱性皮肤病,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西医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激素用量大,用药时间长,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很大,激素很难撤减。该患者用泼尼松片每天50毫克已经有2年,每当激素减量,病情便会复发,根据舌脉症状辨证为湿热内蕴型,治疗以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止痒为法,经过治疗后激素已经顺利撤减到每天35毫克,病情稳定无复发。
     (作者为全国名老中医)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