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第三版:管理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让人文情怀的种子在肿瘤科开花结果
抗结核治疗时要小心肝损害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促进医院全面发展
肾错构瘤的介入治疗
1
11 1 2020年8月1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抗结核治疗时要小心肝损害
 

抗结核治疗时要小心肝损害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所 郑丹薇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也是全世界十大致死疾病之一。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15岁~35岁的人群是该病的高发人群。
    1882年,科霍发现了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结核杆菌,但由于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结核病仍然在全球广泛流行。
    20世纪30年代前,治疗结核病主要采取让患者多休息、多呼吸新鲜空气、增加营养,以提高抵抗力的营养疗法。但由于当时缺乏有效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结核病治愈率仅为25%,死亡率位居所有疾病之首。
    20世纪30年代~50年代,医务工作者以上述营养疗法为基础,用物理方法压缩肺组织(肺空洞),促进病灶愈合,使结核病的治愈率上升至40%左右。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吡嗪酰胺、异烟肼、利福平等大量抗结核药物的出现,结核病治疗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治愈率显著提高。
一线用药的临床问题
    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结核药物,临床应用时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单药使用会很快产生耐药性,临床多采用多药联合使用。
    二、多药联合使用时,肝损害的发生风险与严重程度增加,且存在个体差异。
    据文献报道,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发生率为2.5%~34.9%,这是限制其应用的最严重问题。其中,肝毒性风险高低与其相关药物代谢酶的活性相关。
治疗时要小心肝损害
    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在体内的代谢与N-乙酰基转移酶2(NAT2)酶显著相关。该酶由NAT2基因编码,NAT2突变可导致NAT2酶代谢能力出现差异。根据乙酰化代谢能力不同,可将NAT2分为快乙酰化型、中间乙酰化型和慢乙酰化型。
    因此,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单用或联合应用治疗结核病时,可以通过相关检测,预测这些药物的肝毒性,辅助临床医生优化治疗方案,以减少甚至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
    此外,在开始抗结核治疗前,医生应明确了解患者的肝功能和潜在发生肝损害的因素,患者对此也应有所了解。
    治疗前,患者至少要进行“三查”:一查肝功能;二查B超或必要的其他影像学检查;三查慢性乙肝或丙肝病毒感染情况。乙肝患者还应掌握乙肝病毒复制水平,预估抗结核治疗引起肝损害的风险。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