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 娟
6月30日,搜索住院病人信息,发现小陶(化名)依旧在肿瘤内科住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陆卫风红了眼眶:“期待通过放疗、化疗可以杀死癌细胞,小陶可以尽快出院,健健康康地成长。” 3个月前,首次进入陆卫风视野的小陶刚过3岁生日,每天都要遭受左手抖动的烦恼,这种抖动少的时候每天发作约8次,每次抖动时间最少20分钟。 做磁共振检查,发现右额叶皮层占位病变,做脑电图监测,确定右额叶中央异常放电,陆卫风团队和小陶的父母沟通,建议通过手术切除肿瘤。3月23日,小陶做了第一次手术,术后观察一周,手抖现象依然存在,且每天发作次数没有明显减少。 “难道小陶右额叶部位还有放电病灶,第一次手术没有切除干净?”挫败感、自责感在陆卫风心中萦绕,同时他也纠结小陶下一步的治疗方向。脑电监测证实了陆卫风的判断。第一次手术,由于孩子年龄小,害怕留下后遗症,他和团队不敢扩大切除范围,未能有效控制症状,这意味着小陶要想恢复健康,还需要做第二次手术。 4月25日,小陶再次被推进手术室。术后第一天,小陶的左手不再抖动,却出现了轻度无力。孩子会不会偏瘫?陆卫风和小陶父母的情绪再次跌落谷底,继续术后观察、治疗。一周后,小陶的左手无力症状慢慢消失了,也没有出现抖动。 等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没问题,再观察2周,小陶就可以出院了,久违的轻松、喜悦萦绕在陆卫风和小陶父母的脸上,每次查房时,小陶都会高兴地坐到陆卫风的腿上。5月4日,陆卫风收到了小陶的病理检查结果,恶性胚胎性肿瘤四级。不放心病理检查结果,陆卫风又要求重新会诊,最终结果依旧。 “胚胎性肿瘤容易复发、转移,但对放疗、化疗比较敏感,越早进行放疗、化疗,对小陶越好。”陆卫风心情沉重地向小陶的父母建议,并叮嘱他们有需要随时联系。随后,小陶又进入放疗科开始新一轮的治疗。 “小陶恢复得咋样?能否耐受放疗?”陆卫风始终关注着小陶,这个孩子也牵动着该院功能神经外科医务人员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