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汇集前代针灸学精华的著作——《针灸聚英》
中药糕点健脾益肾
牡蛎
“坐堂医生”的由来
1
11 1 2020年5月12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牡蛎
 

牡蛎
□王光安

   宋朝年间,一位郎中医术高明,救人无数,在附近很有名气。
    郎中老来得子,非常疼爱。儿子由于先天不足,体虚多汗,逐渐出现睡眠不宁、不好饮食、爱哭闹等症状,三天两头生病,常常大汗淋漓,精神萎靡,面青口唇白,身体极度消瘦。郎中心想“血汗同源”,儿子可能会有性命之忧。但是,郎中用尽平生所学,还是没法将儿子的病治愈。
    郎中便向上天承诺,自愿散尽家财,带上儿子云游四方行医求药,只求上天能保佑儿子汗证得治。此后,郎中果真于民间行医十数载,救助了无数贫苦百姓。也许是郎中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了上天,一次在行医途中,他遇到一位白发老者,老者赠其一秘方,名曰牡蛎散,告之该方便是医治汗证的秘方。郎中正要拜谢,只见老者早已腾云而去。之后,郎中根据药方所载,制成药剂,儿子吃后汗证果真得到根治。
    在郎中百年之后,朝廷召令太医采集天下名方编录《太医局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前身)。郎中之子将牡蛎散献出,使得这一良方在中华大地上流传,近千年来,使无数百姓受益。
    牡蛎性微寒,味咸,归肝、胆、肾经,能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主要用于肝阳上亢、眩晕耳鸣、惊悸失眠、瘰疬痰核、症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滑精、崩漏带下、胃痛吞酸等。
 (作者供职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