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天使之声
 
第二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阅读可有效完善心智模式
新乡市中心医院推进信息化建设
“护士到家”为患者解燃眉之急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成功抢救一名心跳骤停患者
周口市人民医院积极开展健康扶贫工作
河南省出生缺陷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漯河市中心医院
新生儿复苏急救演练
省人民医院新术式治疗乳腺癌
信阳市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南阳市二院成功取出儿童体内34颗“巴克球”
手卫生知识培训
1
11 1 2020年4月25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南阳市二院成功取出儿童体内34颗“巴克球”
 

南阳市二院成功取出儿童体内34颗“巴克球”

    本报讯 (记者乔晓娜  通讯员陈拥军)“经过充分讨论,我们建议立马手术取出。”近日,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成功救治一名吃进去34颗“巴克球”的患儿。
    “巴克球”是一种强磁性金属小球,直径约4毫米,大量存在的话可因相互吸引、研磨、压迫导致胃肠穿孔。
    检查结果显示,“巴克球”在腹腔的位置相对固定,尽管患儿还没有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但是不排除已经造成穿孔。
    8天前,患儿到附近医院做了检查,查出肚子里有30多颗“巴克球”,复查结果显示“巴克球”位置变化不大。患儿来到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检查后发现异物仍然存在,其中胃里6颗,小肠内28颗。
    医生建议胃镜下取出胃内异物,然后腹腔镜确定肠内“巴克球”位置,再选择取出方式。
    X线片显示6颗,但是医生通过胃镜发现,胃内仅见2颗,胃穿孔了。由于胃穿孔位置位于后壁,暴露不佳,缝合困难,并且胃内容物溢出容易污染腹腔,医生当即决定在腹腔镜下取“巴克球”。
    开腹后,医生探查小肠后发现,28颗“巴克球”形成闭环,其间肠管坏死穿孔,穿孔处又包裹、粘连,没有肠内容物溢出,也没有出现腹膜炎表现。
    胃后壁两处穿孔,间隔2厘米。缝合肠穿孔后,对胃后壁两处穿孔用同样的方法进行了修补。最后,医生取出34颗“巴克球”。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