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完成了承诺,他病倒了…… |
|
“杨院长平常风风火火的,真没看出来他生病了,那他平常工作得忍了多大的痛苦啊!”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很多医务人员说。 他们说的杨院长是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副院长杨贵青。3月5日,杨贵青从隔离点将两名支援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焦作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的护理人员安全接回来,并安排了体检之后,杨贵青再也撑不住,当天就住院了,抽出了800多毫升腹水,隔天就因为病情严重转到郑州进行治疗。 在疫情防控期间,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承担着焦作市山阳区发热患者的筛查工作。作为业务院长,杨贵青负责具体的疫情防控、专家会诊、感染控制等工作,千头万绪,责任重大。 “我们都不知道他身体不舒服,每天看着他也是有条不紊地处理协调各项工作,他也没有跟我们说过累啊、不舒服之类的话。”该院护理部主任张建梅含着泪说,“其实他是硬撑的。” 起早贪黑 做好疫情防控 1月23日,焦作市卫生健康委召开会议,部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主管院长,杨贵青回到医院就开始改造发热门诊,成立队伍。随着疫情发展,2月中旬,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按上级要求承担起山阳区的发热患者筛查工作。“这对我们整个医院都是一场考验,我们医院条件有限,原本就没有单独的发热病房,但疫情就是命令,医院领导班子和职工团结一致,杨院长更是想尽办法克服困难,带领医务人员完成任务。”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医教科主任石亚伟说。 为了更好地应对疫情,杨贵青和工作人员一起,仅用2天就将原有门诊进行了改造。为了更快、更安全地完成筛查工作,杨贵青和工作人员按照上级疫情防控要求设置了疫区和非疫区两个发热门诊,一个应对疫区归来或者接触人群,一个接诊无疫区史的发热患者,做到了早区分。在疫情紧张的时候,发热门诊每天都有30~50人就诊,这些人员的诊断和区分都需要杨贵青记挂心头。对于疑似患者的识别,杨贵青需要组织专家组进行协商会诊,并给出意见,疑似患者的初步治疗安置和转运也需要杨贵青来协调。那段时间里,杨贵青经常在一线坚守,遇到问题,随时想办法解决。 “杨院长是很随和的一个人,没有领导架子,给我们加油鼓劲都是用‘身先士卒’的方式。”张建梅说。 在疫情期间,有一位60岁的老太太因为持续发热来医院就诊,CT检查肺部呈明显的毛玻璃状,高度疑似新冠肺炎。但患者本人再三强调自己没有去过武汉,也没有接触过外人,之前有长期的肺部疾病史。专家会诊后,判断老人很可能不是新冠肺炎,但核酸检测结果还没有出来,就临时安排患者住进了医院的发热病房。为了缓解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的恐慌情绪,杨贵青做好个人防护,第二天到病房为老人喂饭,不断宽慰老人。“杨院长反复叮嘱我们,一定要服务好患者,不要增加患者的痛苦,尤其特殊时候,患者的情绪紧张,要时时注意安慰。”张建梅抹着眼泪说,“杨院长对工作太认真了。” 君子慎独 忠实履行责任 每天忙碌的杨贵青到了饭点,一定是要回家给老母亲做饭或者买饭的,杨贵青的母亲已经80多岁了,平常就跟杨贵清一起住,这些年来,杨贵青负责老人的一日三餐。“杨院长夫妻二人都很孝顺,但杨贵青的爱人也需要照顾她那边的老人,所以经常见杨院长到饭点了匆匆回家给母亲做好饭,再跑到医院加班。”说到此,石亚伟竖起拇指告诉记者,“3月4日,杨院长在检查出来腹水的情况下,中午还强撑着回家给母亲做好饭,安排好其他人照顾母亲,才来医院办理了住院手续。” “杨院长从不占公家一丝便宜,嫂子(杨院长的爱人)是个本科生,下岗多年,平日里就是打零工,杨院长从来没有想着帮她在医院安排个工作。我们有时实在看不下去,就提醒他在医院顺便就可以解决嫂子的事,可他直接拒绝了。他从来不大吃大喝,家庭条件也一般。这次住院,嫂子还为他的治疗费用担忧呢!”该院感染科主任赵智慧说,“他对工作高度负责,我们以前还为工作吵过很多次,但他对生活没有太多要求。” 就是这个对生活没有太多要求的人,在3月4日实在撑不下去了,跟同事说自己肚胀、实在走不动,气喘、胸闷。医务人员经过检查,发现他的肚子里面非常多的腹水,要求他立刻住院治疗检查。而就在撑不住的前两个小时,他还坚持去接回来了两位支援一线的医务人员,完成了2月4日他对两位医务人员说的“我把你们送到一线,等你们凯旋,我再接你们回来”的诺言。 “杨院长问过好几次,就直接问他自己还有多长时间,他说如果有一年他就干一年的工作,半年就安排半年的事情,这样躺着没有意义。”在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几天里,杨贵青多次询问自己的主管医生。对于杨贵青来说,突然闲下来特别不适应。记者了解到,为了工作和家庭,杨贵青很少去旅游和休假。 “我们到病房看他,他躺在病床上还在和山阳区卫生健康委有关人员通话,协调一个发热患者的事情。已经抽了800多毫升腹水了,他都没有跟卫生健康委的工作人员说自己不舒服,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出病房给卫生健康委的工作人员打了电话,告知他们杨院长情况。”张建梅说,“他真的太累了……” (王正勋 侯林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