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周刊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二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孕妇肥胖影响宝宝健康吗?
洛阳东方医院为八旬老人治愈腰椎管狭窄
国内外两家医院视频连线
信阳为学校配备疫情防控指导员
南阳加强武汉入(返)宛人员管理
商丘加强疫情输入风险防控
做好参谋 当好管家
1
11 1 2020年4月14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做好参谋 当好管家
 

做好参谋 当好管家
——焦作市医学会抗击疫情工作纪实
□王正勋 侯林峰  文/图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一个个医务人员“披甲上阵”,义无反顾地奔向一线,成为这个时代“最美的逆行者”。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焦作市医学会多方协调,积极行动,为政府建言献策,做好参谋,帮助医务人员做好防疫培训、随时关注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当好大管家,助力全市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发生后,我们第一时间发出抗击疫情的倡议,医务人员积极响应,通过各种途径报名参加抗击疫情工作;同时,我们第一时间推荐专家,为政府抗击疫情建言献策。”焦作市医学会会长杨永国说。
    据了解,很多焦作市医学会委员都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疫情,积累了一定的疫情防控经验。杨永国也参加过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工作,当时他是焦作市医疗专家组组长。此次疫情发生后,既是焦作市医学会会长又是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的他迅速反应,冷静应对。一方面,他充分利用医学会平台,开设网络课程,将全国知名专家应对疫情的经验及时普及给全市医务工作者。截至目前,焦作市医学会免费网络培训3万多人次,使医务人员受益。他还及时协调多个专业的权威专家,向政府提供了全方位的建议,为政府制定防疫方案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杨永国从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调出6人驰援武汉,投入150万元疫情防控专项资金,腾空一栋病房楼供抗击疫情使用,派出6人到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疾控中心、沁阳市参加一线救援……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同时,焦作市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委员也都积极投身抗击疫情工作。常务副会长、焦作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靳双周被任命为焦作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带领重症医学、呼吸内科、影像学、感染管理、检验等方面的43位专家,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杨永国说:“在专家组中,有很多医学会的成员,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人人都是战士,大家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作贡献。”
    焦作市医学会的部分成员在一线奋战,一部分成员为疫情防控“查漏补缺”。杨永国说:“医学会现在有检验、感控、呼吸、心理等多个可以直接参与一线抗疫的专业委员会。在疫情发展的各个阶段,我们互相交流经验,共同抗击疫情。医院内部感染控制是一个不怎么被外界所熟知的专业,但它是医学会中一个重要的专业委员会。”
    疫情期间,杨永国一方面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感染控制,另一方面也通过医学会的平台,畅通兄弟医院互相交流经验的渠道,互相借鉴,彼此推进,全力做好对医务人员的保护工作。“焦作市医学会现有87个专业委员会,疫情发生后,各个专业委员会的委员都在各自领域为抗击疫情努力着。”杨永国说,“我们注意到,部分患者因为治疗时间较长,出现焦虑的情绪,即使治愈回家仍然需要关爱。还有长期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面对巨大的体能挑战和心理压力,同样需要正确的疏导。因此,自疫情发生以来,医学会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为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了心理疏导,并收到很好的效果。”
    焦作市医学会关心医务人员的状态。2月下旬,焦作市医学会联合焦作市护理学会、焦作市中医药学会、焦作市医院协会,集中慰问了坚守一线的医务人员(如左图),并向医务人员捐款4.5万元,增强了医务人员救治生命、战胜疫情的决心和信心。为了更好地关爱支援湖北的医务人员,焦作市医学会筹集善款共计7万元,慰问焦作支援湖北医疗队14人,鼓励他们更好地工作。为了给一线医务人员加油鼓劲,焦作市医学会同焦作市药学会筹集善款共计8000元,看望慰问焦作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组全体成员(如下图),对医务人员在疫情中的付出表示肯定。
    此次疫情,也让杨永国对焦作市医学会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他说:“医学会原本是为医学工作者打造的学习和交流的专业平台,引导和鼓励各领域的专家在平台上多学习、多研究、多创新,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努力使焦作市医学领域的专家技术在省里叫得响、在全国有声音。此次疫情,也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思考。在未来的工作中,医学会和卫生系统需要进一步向社会公众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将专业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传递给大众,只有全社会的健康意识提升,在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时候,我们才能更加从容、有序。”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