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中医院
本报讯 (记者冯金灿 通讯员杨珂珂)近期,河南省中医院肺病科坚持疫情防控与日常诊疗并重,筑牢疫情防控线,让群众来院放心、看病安心。 为了进一步把好疫情防控关,省中医院肺病科除了要求进入科室的患者及家属扫二维码,员工出示证件,所有人进出都要测量体温外,还分设患者通道和医务人员通道,在门诊设置1米线。同时,该科还专门设置了一间发热隔离病房,配备专人专用的体温计、血压计、手消毒剂等;每天都会对每个病房进行空气消毒,护士站、办公室、治疗室、处置室工作人员每天都会用含氯消毒剂消毒,也会对每个病房的墙壁、地面、桌面进行消毒。 除了做好日常诊疗工作外,该科还积极发挥互联网作用,医患之间通过微信即可实现问诊,减少患者外出频次。同时,患者如果需要交费,通过该院微信公众号即可在手机上办理,防止患者来回奔跑。 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加强医疗机构非新冠肺炎的住院患者陪护探视工作,省中医院肺病科要求,原则上不允许陪护;对于确需陪护的,仅限一名陪护人员并相对固定,严格落实陪护证制度,一人一证,凭证出入;严格控制陪护人员出入病房、诊室和医院频次,严禁陪护人员进出其他患者病房。
焦作市中医院
本报讯 “阿姨,现在就诊需要登记个人信息,这样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大家的安全……”3月9日,在焦作市中医院门诊大厅里,工作人员对前来就诊的王女士说。过年时,王女士的肠胃就不舒服,想找中医大夫调理身体,因为疫情的影响,直到现在才来医院就诊。“从医院大门到门诊大厅,我量了两次体温。大家也都戴着口罩,排队也有距离,我觉得这样就诊很安全。”王女士说。 据了解,为了全面保障复诊后患者的就诊安全,焦作市中医院采取了多项措施。焦作市中医院严把院内所有人员出入关,严格体温测量,做好个人信息登记;加强陪护人员的管理,为陪护人员统一发放陪护证,实行一人一证,坚持对陪护人员测量体温,对新陪护人员不仅要询问其个人信息并登记,还要测量体温;加强病房管理,在病房设立体温检测点,在普通病区设置隔离病室,并做好登记工作;对发热诊室、留观室、医务人员休息室进行定时消毒。除此之外,焦作市中医院还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在问诊过程中询问患者是否有疫区居住史、停留史,并及时上报。 在做好安全复诊的同时,焦作市中医院还组织专家对不适应本地气候、水土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调理和咨询服务。同时,焦作市中医院就春季多发传染病,专门制定了调理、预防方剂,并就新冠肺炎患者的后期体能康复、锻炼提供咨询、帮助和指导。 (王正勋 侯林峰)
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本报讯 (通讯员孟 洁)“比我上周来时方便多了,不用再绕来绕去了!”3月6日下午,在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门诊大厅二楼,之前还抱怨就诊有点儿麻烦的王女士欣喜地说。 当天上午,该院召开了一场调研座谈会。在会上,工作人员反映了门诊二楼通道不方便的问题。原来,因疫情防控需要,医院封闭了发热门诊,原门诊二楼通道被暂时性隔断。随着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前来就诊的患者数量逐渐增加,门诊电梯无法使用,同层的检查项目要分两端“绕行”,让患者感觉不便。 “通道问题必须马上解决,今天就要解决!”对调研中群众反映的问题,该院高度重视,当即研究确定改造方案,优化布局。会议结束后,分管院领导和后勤保障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迅速赶到现场,敲定施工细节,第一时间调集所需人员和建材。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在不断电、不影响患者就医的情况下,利用午休时间完成了改造。 改造后,在门诊二楼可以看到一个“定制”的半封闭通道。封闭部分“属于”一楼发热门诊,满足发热门诊功能和空间的要求,最大限度降低院内感染和疫情传播风险,保障群众的就诊安全。改造后的通道与原有的平层实现了衔接,让患者和医务人员少跑腿。电梯也恢复了正常运行。 这次改造工程,从调研会上反映问题,到做出改造决定,再到施工完成,只用了不到3个小时的时间。“一线有需求,我们必须争分夺秒。”承担改造工作的后勤科负责人说,“只要能够方便患者就诊,再多的努力,再紧急的任务,我们都会全力以赴,做好服务。” 强化预检分诊杜绝交叉感染,实施人员分流管控,严格病区管理,加强院感防控培训,全院区无死角消毒……该院不断细化各项举措,全力保障患者就医更加安全、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