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淮滨县构建联防联控机制 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
|
本报讯 (记者王明杰 通讯员孙永明 韩孟武)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淮滨县强化各项联防联控措施,多举措构筑联防联控机制,阻断了聚集性病例的发生。 构建联防联控机制。该县及时启动一级响应,成立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协调,发挥职能,主动作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防联控工作格局;建立县、乡、村三级联防联控机制,在全县设置卡点,成立战时党支部和党小组,筑牢社区、小区、楼区3道防线,通过监测外来人、管好本地人、盯紧重点人、重处违法人等措施,有力阻击聚集性疫情的发生。 强化居家隔离管控。该县对排查出的湖北、武汉返乡人员中的重点人员,全部实行乡、村、组3人负责1人的“三包一”包保责任制,即每户明确1名乡镇(街道)干部、1名村(社区)干部、1名村民小组长(网格员)进行包保。由三级包保责任人对包保的返乡对象实行居家隔离,提供政策告知、测量体温等服务。 强化确诊及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管控。该县对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和发热隔离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绘制活动图谱,做到流调深入仔细,确保信息全面、客观、准确;对新发现的发热患者实施留观,将发热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转送到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对县发热门诊接诊的发热患者进行分类管理;对不明原因引起的发热患者留院集中隔离观察;对其他不需要留观的发热患者进行居家隔离,并落实“三包两测两消杀”措施;对到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做CT检查。 强化重点隔离场所、重点部位管控。该县以社区为单位,以网格化为基础,按照“大数据+网格化”管理模式,逐栋逐单元逐户开展地毯式排查;对城乡居民社区(含街道、城中村)实行封闭式管理,并对居家隔离人员提供“四送服务”。 强化流浪乞讨人员管控。该县明确各乡镇(办事处)、村(居委会)为管理主体责任单位,由公安和民政部门现场处置,发现发热流浪人员,拨打120,将其送至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发现疑似精神病流浪人员,送至县安定精神病医院进行隔离医学观察。 强化隔离病区等一线医务人员管理。该县征用宾馆饭店,作为县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一线医务人员、疾控中心一线流行病学调查人员等的集中隔离、办公、食宿场所,为他们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服务。 强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管控。该县设立了19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以下简称观察场所)和1个集中隔离病区(县定点救治医院康宁医院隔离病区),对在确诊患者、疑似患者、留观发热人员流调中发现的密切接触者,以及与湖北(武汉)返乡人员接触后的发热人员,经县定点医院发热门诊筛选认定后,分流转运到观察场所或康宁医院隔离病区。一旦隔离观察人员出现发热等异常情况,按防控工作流程送至康宁医院隔离病区诊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