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隔离病房15天 她陪患者与死神赛跑 ——记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护士齐真真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刘 群 张 静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是洛阳市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的护士。整整15天时间,她一直负责洛阳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工作,陪患者一起,与死神抗争。 她叫齐真真,是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的一名护士。2月3日,由她护理的这名患者治愈出院时,她高兴得几乎哭了。 患者刚来时,眼里充满了恐惧,第三天才能坐起来 早在2017年收治H7N9患者时,齐真真就是在隔离病房护理患者直至出院的护士。当时,由于滑石粉的刺激,她的双腕满是疹子,患者出院后好久她才恢复健康。今年1月20日,在感染科病房工作的齐真真,听说第一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要入住隔离病房,就主动向护士长请缨:“这些事情总要有人做的,那么就让我做吧!” “第一例患者刚来时,眼里充满了恐惧。我2015年开始就在感染科工作,遇到类似的患者比较多,没有那么害怕,就把这次护理工作当成日常工作了。但是,这个患者不同,他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会怎么发展,又是在隔离病房特殊的环境下,所以就十分害怕。”齐真真说,为了能够宽慰患者,她有时间就对其进行心理疏导。 “负压病房空间有限,而患者身体比较高大,我们就把两张病床并起来给患者使用。前两天,患者躺着自己不能活动。经过治疗,到了第三天,在我们的鼓励下,他慢慢坐了起来;到了第四天,他就可以慢慢下床走几步了。看着患者的状态越来越好,我们十分开心。”齐真真回忆说。 与患者沟通靠“吼”,嗓子“冒火”却不能喝水 “患者刚来的时候特别虚弱,几乎听不见我们的说话声;而我穿着层层防护服,戴着保护罩,加上负压病房有负压抽吸的噪音,两个人沟通特别困难。我几乎都是扯着嗓子大喊,一天下来,嗓子都‘冒火’了,但是我不能喝水。”齐真真说。 “一个班次要值24小时,两人轮换。我们要穿着一层又一层的防护服,24小时后全身都是湿漉漉的,24小时微缺氧状态,24小时高负荷工作……”齐真真说。在这寒冬里,大部分人需要裹上厚厚的羽绒服保暖,而她在隔离病房里却满身汗水。 2月3日上午10时许,在感染科医务人员的陪同下,这位患者健步走出了感染科住院部,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齐真真说:“我当时太激动了,感觉这么多天拼命工作终于有了好的结果!我们每个人都很开心,觉得既然第一例患者能够治愈出院,那么后来的患者肯定有希望康复。想到这里,我们更有干劲了!” 记者了解到,齐真真的恋人也在该院的感染科工作。“疫情发生的时候,他就在门诊工作了。他说这样离我近一些,万一有什么他可以过来帮忙。我知道他在用这样一种方式陪着我。”齐真真语气里充满了幸福。而两人也约定:等到这次疫情结束后就考虑婚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