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常 娟 史 尧)1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2019年重点民生实事落实情况”第十场新闻发布会。会上通告,2019年,全省50所县(市)人民医院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圆满完成“加快县(市)人民医院提质升级”民生实事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大病不出县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的龙头和连接城乡医疗服务体系的枢纽,县(市)人民医院承担着全省70%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危急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的任务,是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建设的关键环节。我省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为了真正解决农村群众常见病、多发病和较为疑难病例不出县的问题,2019年,省委、省政府将县(市)人民医院提质升级作为省重点民生实事,依托县(市)人民医院建成立足本县、影响周边、功能完善、满足基本需求的县域医疗中心,2019年建设50所,2020年全覆盖。 去年以来,全省各部门积极联动,促进省重点民生实事圆满落地。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重点民生实事的安排部署,认真履行牵头部门责任,加强部门联动,强化政策措施,创新推进机制,狠抓责任落实,精心组织实施,50所县(市)人民医院通过加强硬件建设、引进专业人才、开展适宜技术、与上级医院合作等形式,补齐薄弱专科短板,夯实平台专科基础,强化核心专科能力,打造优势专科品牌,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省发展改革委在项目谋划、协调建设、资金支持等方面积极向县级医院倾斜。在“十三五”《河南省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建设规划》中,谋划县级医院建设项目175个,实现全省县级医院全覆盖,项目储备重点向贫困地区和人口大县倾斜,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同时,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办理规划、土地、项目审批、财政评审前期手续,加快县级医院项目建设进度。 省财政厅建立民生实事月报告制度,确保县域医疗中心民生实事项目资金落实不打折扣。2019年,全省各级财政共安排县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资金18.98亿元;省人社厅在人事制度、薪酬制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进一步激发了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活力。 一系列措施,促进50所县(市)人民医院圆满完成提质升级目标任务。据省卫生健康委主任阚全程介绍,2019年,50所县(市)人民医院开展病种基本达到分级诊疗病种目录A类100个病种,B类50个病种;县域内就诊率逐步提升,其中28个县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50所县(市)人民医院全部上联全省远程医疗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远程会诊、远程教学、远程影像、远程心电诊断功能,使当地群众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省级大医院优质的医疗服务;全部下联乡(镇)卫生院,可以开展远程会诊、影像和心电诊断,为县域医共体全面实施奠定了信息化基础。在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上,还有37所医院达到3级和4级水平,提前达到国家既定目标;在50所县(市)人民医院里,还有26所医院建立了胸痛中心,37所医院建立了卒中中心,15所医院建立了创伤救治中心,19所医院建立了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22所医院建立了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大大提高了县域急危重症的救治能力。依据原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50所县(市)人民医院均已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其中,14所医院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信息,已经达到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推荐标准(三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 淇县人民医院是代表之一。据该院院长冯文学介绍,淇县是肿瘤高发区,以往肿瘤患者需要到外地放疗,但自从2019年借县域医疗中心建设东风以来,该院投入1700万元引进了先进的直线加速器,并配置了省内第一台立体平板靶区位置影像验证系统,使放疗的靶点可以精确到0.1毫米,使得淇县乃至鹤壁市的肿瘤患者不出市就能享受规范的放射治疗。2019年,该院还引进本科以上学历人才42名,其中上级医院专家8名,研究生2名;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3级,并成立了涵盖全县11家公立医疗机构的淇县人民医院医疗健康集团,有效提升了出院患者满意度。 2020年,河南省将剩余51个县(市)人民医院和4个县(市)中医医院提质升级纳入2020年省重点民生实事。阚全程说,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紧贴人民群众对健康美好生活的向往,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通过总结2019年50所县(市)人民医院的经验及2020年新增县(市)人民医院对标二级甲等医院建设等多维度措施,将县(市)人民医院打造成县域医疗中心,到2020年年底,县(市)人民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其中一部分县(市)人民医院达到三级医院水平,带动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