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胃镜中心的创新之路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艾金宝 高佳蓉 文/图
“什么是医者的责任?精医厚德,救死扶伤!什么是医者的担当?关爱生命,守护健康!”这是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洛阳一院)胃镜中心主任、消化内科副主任于会生的一段话。 从2010年在全市率先开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到2015年率先开展胃底曲张静脉硬化剂组织胶治疗,2016年在洛阳市消化内镜年会上向全市同道介绍推广;从2019年洛阳市消化和消化内镜论坛的成功举办,到刘冰熔教授博士后消化内镜工作站的揭牌……洛阳一院胃镜中心一班人践行医者责任,扛起医者担当,一路走来,写下了一篇又一篇福民惠民的精彩华章。
“一时脑热”的刘先生遇到了“明察秋毫”的好医生 洛阳市民刘先生的一次体检经历颇具代表性。 不久前,61岁的刘先生听说洛阳一院胃镜中心正在进行消化道早癌筛查优惠活动,“一时脑热”的他决定给自己做个体检。没想到,这个决定竟救了自己一命。 在做胃镜检查时,医生在刘先生的胃底部发现了一个约5毫米大小的微小隆起,高度怀疑是胃癌早期。医务人员通过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将这个病灶剥离后,病理检查证实了医生的判断。“如果没有做胃镜检查,后果我都不敢想。”刘先生心有余悸地说。 “我们的口号是:发现一个早癌患者,挽救一个生命,幸福一个家庭!”于会生说。当前恶性肿瘤仍是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杀手。在临床上,食管、胃、结肠这3个消化道器官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很高,并且早期很少有明显症状,往往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已经是中晚期了;而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不理想,患者5年生存率不高。因此,目前国际公认的对抗恶性肿瘤很有效的办法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消化道肿瘤如果能在早期发现,不仅治疗效果好,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90%,而且治疗费用低,将大大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那么,如何早期发现消化道肿瘤,降低消化道肿瘤的致残率、致死率呢?于会生说,可以进行消化道早癌筛查。消化道早癌筛查,一方面可以发现癌前病变,通过对癌前病变的干预治疗,从而降低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另一方面,可以发现早期肿瘤,通过内镜下微创切除,将恶性肿瘤扼杀在萌芽状态。 消化道早癌筛查主要通过胃肠镜检查。无痛胃肠镜检查采用新型无痛技术,患者只需睡一觉便可轻松完成筛查,并且检查无死角,让消化道早癌无处藏身。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消化道早癌筛查的重要性,鼓励高危人群积极参与消化道早癌筛查,洛阳一院胃镜中心在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消化道肿瘤知识普及的同时,还推出了大力度的优惠措施:2019年11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60岁以上(以身份证年龄为准)人群参与消化道早癌筛查,无痛胃肠镜检查费用减免30%。 这只是洛阳一院胃镜中心心系群众健康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该中心还利用进社区义诊、健康节日检查费优惠、对特困患者减免费用等形式为群众健康护航。 一路走来,初心不改,用技术创新保证高质量服务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老话对医者可谓恰如其分。 医生几乎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患者;随着疾病谱的不断改变,各种病症也千变万化,这就意味着医务人员每天都要面对挑战。为了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为患者治好病,出于职业习惯,医务人员要经常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新的医学理论知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近年来,洛阳一院胃镜中心在创新医疗技术方面工作卓有成效。 2010年前后,洛阳一院胃镜中心在洛阳市率先开展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这是在胃肠镜下用微创方法把早期胃癌、早期肠癌、癌前病变切除,不开刀、患者痛苦小、安全有效、费用低。 经过数年努力,洛阳一院胃镜中心的技术团队在消化道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面,技术日趋成熟完善。现在,该中心每年要为数百名患者做早癌或癌前病变内镜下切除治疗。 2012年,洛阳一院胃镜中心开展了逆行胰胆管造影手术,使胆总管结石患者能够进行微创治疗。此项技术的开展造福了患者,但对医生的要求更高了。他们不仅要努力学习掌握新技术,还要经受放射线对身体的伤害。面对困难,他们没有退缩,因为他们都秉承着“只要所做的工作对患者有利,自己的付出都是有价值的”理念。 为了提高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救治能力,2014年,洛阳一院胃镜中心专门邀请北京专家到医院手把手进行指导帮助,使科室救治能力和救治水平得到长足发展。 洛阳一院消化内科在洛阳市率先成功开展胃底曲张静脉硬化剂组织胶治疗,使很多生命垂危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在熟练掌握这一抢救治疗方法后,于会生对此进行了认真总结,形成了书面报告,并在2016年洛阳市消化内镜年会上向全市同道介绍推广,让更多的同行掌握这一先进技术,以惠及更多的患者。 搭建高起点平台,造福消化疾病患者 今年5月11日,由洛阳市医学会消化内科专业委员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举办的2019年洛阳市消化和消化内镜论坛暨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刘冰熔教授博士后消化内镜工作站揭牌仪式在洛阳一院成功举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病医院院长、国际著名消化内镜专家刘冰熔教授成为现场多家医院的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因为当日刘冰熔教授博士后消化内镜工作站正式在洛阳一院“落户”。 洛阳一院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洛阳一院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中心在发展的进程中十分注重学术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消化内镜中心在洛阳市起步较早,而洛阳一院也在近年来不断加大对科室的投入力度,年门诊检查及治疗量位居洛阳市级医院前列。刘冰熔教授博士后消化内镜工作站在洛阳一院揭牌后,可以极大地促进该院消化内科和胃镜中心更好、更快地发展,为洛阳患者造福。刘冰熔教授也表示,他将与洛阳一院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帮助洛阳一院医务人员提高各种内镜技术、培养内镜人才。 今年7月初,57岁的许先生因“黑便3小时”住进洛阳一院消化内科。许先生有胃间质瘤病史5年,胃底有个不小的间质瘤。考虑到许先生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且对外科手术有恐惧心理,于会生和刘红凌两位专家建议为其进行创伤小、恢复快、费用少的内镜下微创手术切除肿瘤,以减轻患者负担。患者及家属听闻胃镜中心设有刘冰熔教授博士后消化内镜工作站,对手术充满了信心。 经过完善术前相关检查和准备,7月23日,刘冰熔教授来到洛阳一院。由于患者的肌瘤较大,剥离难度高,术前评估手术穿孔概率很高。医务人员术前耐心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的利弊,但他们坚持要求手术。经过2小时奋战,瘤体被完整剥离,手术期间虽然多次出血,但都被及时处置,并未形成穿孔。术后,患者经进一步治疗后康复出院。 出院时,许先生拉住于会生和刘红凌的手,动情地说:“市级医院与上级医院大夫联手,使我不出洛阳就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既减少了痛苦,又节省了费用。你们真是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