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专版
 
第八版:专版
 上一版  
泰康人寿升级理赔服务 提供“一站式”健康管理 住院免押金服务河南上线
泰康人寿河南分公司2019年十大理赔案
情系民生 铸就健康防线
1
11 1 2019年12月12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情系民生 铸就健康防线
 

情系民生 铸就健康防线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案例被评为2018年度“河南医改典型案例”
本报记者 王 婷  通讯员 陈建平 韩鑫颖  文/图

医院里的“护士妈妈”

医务人员给住院患儿讲故事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从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到分级诊疗落实落地,从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支付到实现异地就医结算,从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到实现按病种收付费……转眼间,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下简称医改)已走过10年。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公立医院改革进行得好不好,直接关乎医改成败。作为郑州市属医院中的第一方阵,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7年9月全面实行城市公立医院改革以来,把深化医改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价廉、便捷的健康服务,同时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提升百姓就医获得感。
    今年上半年,在郑州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评比中,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众多公立医疗机构中排名第一。11月29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为抓手 为人民群众铸就坚实幸福底线》在2019年全省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高峰论坛会上,被评为2018年度“河南医改典型案例”。
除旧布新
“三医联动”减轻患者负担
    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形成了“医药不分、以药养医”的错位“补偿”机制,这导致公立医院严重依赖药品收入,加重了患者负担。
    2017年8月31日零时,和郑州市所有公立医院一样,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顺利完成新旧价格系统的切换,实现药品零加成和医疗服务价格的整体调换,完成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第一步。
    药品加成的取消,意味着医院收入的下降。这样一来,如何理顺医疗费用结构,既为老百姓省下“真金白银”,又能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成为关键。
    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许金生看来,单纯取消药品加成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加快医院行政体制改革,健全外部支撑,同时坚持医药、医疗、医保“三医联动”,才能真正减轻群众的就医负担。
    为此,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按照《河南省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实施方案》,加快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自身精细化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严格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同时,以薪酬改革为抓手,绩效实行医疗分组、医护分开,工作量收入核算至个人,充分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积极推进按病种收付费工作,确保今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规章制度只有植根于思想深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狠抓行风建设“九不准”、临床用药“双十”评析、统方行为监管、规范医疗设备捐赠等五大方面。同时,不断加强服务内涵建设和人文素质教育,从源头入手,严格把控,降低药占比,控制耗材比,变被动遵守规章制度为自觉自愿行动。
优化流程
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跑马圈地时代,比的是资产;产品为王时代,比的是工艺;体验至上时代,比的是服务。对于患者来说,最实实在在的心愿莫过于花费最少的钱,享受最为便捷、高效、优质的诊疗服务。
    始建于1942年的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自成立之初便以“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一切”的理念,处处想在先、做在前,不断优化就诊流程,持续提升医疗质量。
    走进医院门诊大厅,“扫微信用医保,不排队在线付”的二维码标识牌触手可及;全自动摆药机代替了人工分药;直饮水机、自助存物柜、共享轮椅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
    为了缩短患者就诊时间,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对门诊大厅进行重新优化布局,整合门诊东、西服务台,统一提供建卡、挂号、咨询、诊断证明盖章;开通“社保就医一卡通”线上应用,实现线上电子社保卡和诊间混合支付;线下对自助机、门诊窗口等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同时,以电子病历为核心,建设多层次信息系统,构建了涵盖患者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体系。
    “落实‘最多跑一次’理念,让患者就医‘少跑一次’。”这是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衡量医疗服务的标准之一。而在这个标准中,便捷就医是第一条。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急诊2楼重新装修功能齐全、独立集中的超声医学诊断中心;同时对妇儿诊区进行调整升级,增加儿科诊室、产科诊室、围保服务,开展产后康复等业务;开展日间手术,安排专职人员全程陪同日间手术患者办理手续,进行检查检验等,根据接诊科室手术计划预约安排患者日间手术时间,术后给予全程随访。
    半个月前,朱先生做好了请假一周的打算,带着自己10岁的儿子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做隐匿阴茎手术。经诊断,孩子符合做日间手术的条件,当天上午10时30分诊断完毕,下午3时进入手术室。术后留观8小时,第二天一早即可办理出院手续。
    日间手术,就是让符合条件的患者在48小时甚至24小时内就能完成从住院到出院的所有治疗流程,以效率高、费用低、受患者欢迎的特点,成为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重点推广项目之一。2019年4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启动日间手术工作,包含67种疾病、80种术式,涉及14个临床科室。截至目前,已为百余例患者完成日间手术。
    “为患者着想”不仅体现在就诊过程中,还体现在令人愉悦舒心的就医环境里。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位于老城区中心,门诊楼建筑年代久远,公共卫生间面积小、蹲位少的问题曾一度饱受诟病。为了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该院以“厕所革命”为抓手,于2018年开始了“升级就医环境”的系列部署,投入资金304万元,对全院卫生间进行了装修改造。
    此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还建立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程分类体系;成立专项禁烟小组,进行宣教,并纳入绩效;升级食堂饭菜质量,每月进行一次饭菜评比,设置民族餐厅,为贫困患者提供爱心餐等;更换门诊楼及病房楼老旧电梯,新建立体停车场;加强消防保卫工作,成立高科技监控设备并和距离最近的公安分局联网,随时保障患者安全。
技术领航
非凡实力锻造精英团队
    “看烧伤,到一院”。早在十几年前,这句宣传语就在河南医疗圈广为流传。
    2018年11月17日,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组织评审的《2017年度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正式发布。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中心入围,成为河南省市级医院中唯一上榜的医疗单位,且连续4年排名为全国第14名。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中心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每年承担着省内外突发烧伤救援和指导工作。如今,中国工程院院士夏照帆、付小兵进驻该院烧伤整形院士工作站,更是确立了该中心在烧伤专业省内领先、全国闻名的地位。
    在新的历史时期,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加强内涵建设,狠抓医疗质量,同时广泛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合作,造就了一支躬于实干、勇于创新、成绩斐然的精英团队。
    作为河南省首家中国胸痛中心示范中心,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共收治胸痛患者695例,救治成功率达97.3%。今年11月2日,该院胸痛中心在第八届中国胸痛中心大会上荣获“2018年度质控金奖”。
    此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治疗中心、内镜中心、外科腔镜和医学美容中心的设施和规模也位居全省领先地位;法医鉴定中心、生殖医学与不孕症科、疼痛微创诊疗中心、省内首个创面修复中心等满足了群众个性化的医疗需求。
    许金生说:“除了自身发展,作为一家公立医院,推进区域医疗技术提升,扩大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责无旁贷。”目前,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区域医疗联合体已发展到182家,覆盖了郑州市东南区域以及省内多家地市级医院,为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联、服务同质、便民惠民”的目标,发挥了三级甲等医院的龙头和示范作用,为双向转诊打下良好的基础。
公益为本
暖心善举诠释责任担当
    医者为人医病,心若仁善,方能体恤民之疾苦。公立医院只有回归其公益性,才是医改的方向。
    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慈善惠民的项目几乎涉及方方面面:免费组织医院专家为疑难危重患者开展多学科会诊,或由国内著名医院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免费接送省内急危重症住院患者;60岁以上老人免挂号费;门诊、住院患者免费停车……
    今年5月1日凌晨,一位长期在广州打工的河南患者发生意外,烧伤面积达80%,属于特重烧伤。深夜,患者家属向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主任夏成德紧急求救:“主任,能不能把我们接回‘家’里治疗啊?”就是因为这样一句话,该院医务人员往返3000公里,两天两夜,跨越四省将特重烧伤患者接回郑州治疗。而像这样跋涉千里的长途出诊,已成为该院急危重症转运团队的常态。
    不仅如此,该院还连续13年与微笑行动、中国基金合作,承办国际微笑行动,共为全国2300多名唇腭裂患儿实施了免费手术;与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开展“精准扶贫、护苗行动”,成功为600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实施免费手术。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重症贫困患者,通过该院设立的医疗救助慈善基金,得到及时帮助。
    不计付出,不计回报。心怀河南百姓,情系民生。一个个感人故事,彰显人间大爱;一件件惠民实事,诠释责任担当。“群众满意是检验医院工作的第一标准”。未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必将倾注更大的热情,为人民群众铸就健康防线。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