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这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病人老师”
织密卫生健康综合监管信息资源共享网
河南今年培训1000多名微创人才
几名患儿在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药浴
省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换届
妙手施治巧解“难言之痛”
1
11 1 2019年12月1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这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病人老师”
 

本报记者 常 娟

一名56岁的女性手捂着肚子,表情痛苦地走进诊室,艰难地告诉医生“我肚子疼”。医生关切地询问“疼了多久,感觉咋疼”,并叩诊确定“病人”疼痛部位……医生给出诊疗意见后,和“病人”一起走出诊室。不一会儿,该“病人”又走进诊室,还是同样的症状,问诊的却是另一位医生。40分钟时间里,相继有8位医生给该“病人”诊断……她得的是外科常见病——阑尾炎,为何有8位医生相继为其看病?
我们看了“病人老师”
该病人叫吕伟民,退休职工。从今年6月到现在,她找了100多位医生(包括医学生)看病。病情都不重,一个病情至少咨询6名医生。
碰到这样的病人,估计有不少医生会头疼,可为吕伟民诊断过的医生们不仅不头疼,还对她表示感谢。
“第一次见到吕老师时,我很紧张,忘掉了很多该问的问题。查体方式也不对,可吕老师不但不生气,还提醒我哪儿忘问了,哪儿需要改进。”郑州大学医学院2016级本科生杜邦说。
杜邦称呼吕伟民为老师不是出于客气,而是吕伟民给予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杜邦说,吕伟民是同学们公认的“病人老师”之一。
何为“病人老师”?“用医学术语解释,即标准化病人(简称SP),又称模拟病人、病人演员或病人指导者,是指经过特别培训后,能够恒定、逼真地模拟临床病人的病史、体格特征、心理活动和情感反应等要素,根据自己的感受记录并评估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或操作技能,作为教师向学生提出反馈意见的人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副主任李胜云对标准化病人颇为熟悉。
据李胜云介绍,标准化病人最早于1963年应用于心理学教学,后来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媒介,逐步进入医学教学领域,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学。我国于1991年引入SP教学理念,1993年华西医科大学等医学院校培养出第一批SP。
相较于传统医学教育,李胜云认为,SP更具有真实感,可以让学生更早地与病人接触,培养其沟通能力、临床思维和人文关怀,也可以解决病人就医与临床教学之间的矛盾,还可以克服临床教学或测验中典型病例难求的问题。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医学院校开展SP工作。比如,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安徽医科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
这儿有个“病人老师”库
郑大一附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2011年开始开展SP工作。教育学专业毕业的刘畅是SP导师之一,2018年参加国际标准化病人导师协会培训班,取得国际SP导师证;今年年初参加CSPC(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卫生健康科技工作委员会)举办的SP导师班,取得CSPC标准化病人导师证。
两个培训班的学习使得刘畅对SP培训和教学游刃有余。郑大一附院于今年年初面向社会发布招募SP通知,共有400多人报名。经过初筛和面试,留下100人作为准SP。又经过和国际接轨的基础培训、能力培训、整合培训和模拟实践,最终确定62人成为常驻SP,进入该院的SP团队。吕伟民就是其中之一。她于今年9月9日正式取得郑大一附院颁发的SP聘任书,截至目前,共参与4次教学及考核实践,收获了不少医学生的感谢。
碰到有教学需求或技能考核时,如何确定哪些SP会参与?郑大一附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另一位SP导师陈梦欢告诉记者,他们建立了SP微信群,有教学需求时,会提前确定需要的SP人数,并把条件放到微信群里,让SP们确认参与时间。“大家有时间了,都会积极参与。”吕伟民说。
“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我们承担了2016级本科生物理诊断实验课的考核工作,2019年河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实践技能考核等任务,有36名SP全程参与工作。”陈梦欢说,他们对医学生或住院医师提出了不少有意义的反馈意见。
SP团队成员曾慧也是其中之一。今年6月,在首次参与2016级本科生物理诊断实验课考核工作结束后,她以自己的名义给学生写了一封信,指出学生在问诊时存在的不足,并给他们以鼓励:“你们所学的知识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掌握,不要因为一两次体格检查失败而气馁,不要惧怕一两次的挫败,要努力实践,勇于实践,加强认识,加深印象。你们要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
这封信被2016级全体本科生多次转发。大家纷纷在微信后台留言:“非常感谢SP老师的耐心!你们担待我们的不熟练、犯的错,对我们的提问不厌其烦地回答。这是每一个成功医生的必经之路,你们在这条路上给了我们很多帮助,谢谢你们!希望以后的课堂上有更多的SP。”
期待更多的“病人老师”
据河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徐玉萍介绍,目前,医学教育及考核对SP的需求很大,但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很少,由于公众不了解、薪酬低等原因,国内的SP大多属于兼职,极少有人全职,且稳定性差。截至目前,河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心仅有不到10名固定的SP。
“前些年,进行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时,我们通常请医学生扮演SP,但他们因为有医学背景,常常会自动识别医学术语,和真正的临床环境有区别。”徐玉萍担心这样会影响教学实践,有需要时,她通常尽量选择向社会招募无医学背景的SP或向其他医院、学校借人。
不用有医学背景的SP在业内已成为共识。郑大一附院今年年初向社会公开招募SP时,条件之一就是无医学背景。而医学生由于时间相对宽松、纪律性强等原因,曾经被视为SP的最佳来源。
不用有医学背景的SP,相当于自断经脉,由社会人担任的SP又很少,怎么办?作为国内较早进行SP教学的医院之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媛媛说,教育系统的退休老师或其他企事业单位的退休职工比较多,他们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对回馈社会或再就业又有热情,可以多向他们宣传,让他们了解SP、愿意为医学奉献爱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常用SP通常由这些人员担任,而这也是目前全国大多数医院或医学院校SP的主力军。
实际上,SP需要的不只是中老年人,也需要年轻人。“由于一年中应用时间相对固定,所以在我国,SP不能算是一个职业,他相当于一个志愿者,一个热爱医学、愿意奉献的志愿者。期待有更多的人加入SP队伍!”在采访中,不少受访人员表达了此观点。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