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六版:乡村视角
 上一版    下一版  
三间草堂70年的故事
提升合理用药意识 规范基层发热诊治
“小镇名医”李小科
南乐县开展慢阻肺防控宣传活动
舞阳县核查“生育关怀·公益金”发放对象资格
孟津县第二人民医院成功抢救一位重症患者
今年12月1日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当天,漯河市源汇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叶县慢性创面防治专科联盟成立
中国人寿意外险为城乡居民筑起“防火墙”
1
11 1 2019年12月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提升合理用药意识 规范基层发热诊治
 

提升合理用药意识 规范基层发热诊治
□宋志鹏

   我是一名农村订单定向生,从新乡医学院毕业后,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进行为期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于今年8月回到家乡,到栾川县狮子庙中心卫生院工作。3个月来,在诊治发热类疾病过程中,我遇到一些“棘手”问题。
    在临床上,我曾被患者多次要求:“医生,给我打退热针。”“医生,给我孩子打退热针吧……”当我建议其先口服药物,看效果如何,再决定是否打针时,他们往往寻找其他医生开退热针处方。让我感到无奈的事情是:一天,我值夜班时,一位父亲带着两个女儿就诊,要求打退热针。我详细询问后,得知其大女儿(5岁)患疱疹性咽峡炎几天了,当时的体温是38摄氏度;小女儿(2岁)有一些咳嗽,体温正常。我问这位父亲:“你的小女儿体温正常,为什么打退热针呢?”他回答:“她有一些咳嗽,打退热针后,感觉好一些。”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必须及时纠正。最后,我用所学的医学知识说服了这位父亲,让孩子先口服药物,并持续观察体温变化。
    针对这个问题,我与一些同行进行了沟通,大家一致认为这种现象在基层非常普遍。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治发热类疾病的技巧和方法亟待规范。在此,结合实际情况,就儿童发热、退热问题与大家交流一下。
    与成人相比,儿童由于抵抗力弱和其他因素,发热现象比较普遍。同时,儿童和婴幼儿的器官发育不成熟,肝肾功能较弱,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如果用药不当极易引起不良反应,甚至造成健康危害。
    一是引起儿童发热的因素复杂,其中感染是儿童发热最常见的原因: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症状较轻时无须药物治疗;症状严重时,以对症治疗为主,应注意休息、适当补充水分以及避免继发性细菌感染;疑似细菌感染时,应进行抗生素治疗,按照不同病原体灵活选择药物;对疑似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患儿,应给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等。二是根据患儿的发热症状,灵活选用药物。退热剂主要为非甾体类药物,具有解热、镇痛作用,也有抗炎、抗风湿作用。退热药物还包含糖皮质激素、中成药制剂等。三是慎用物理降温法。尽管物理降温方法曾被广泛用于临床,但由于其会明显增加患儿的不适感,所以要慎用。四是发热分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其中感染性发热最为常见。我认为,找出病因,对症治疗是根本,一般情况下,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时才给予退热治疗。
    在诊疗过程中,应坚持治疗原则:在患儿体温不超过37.5摄氏度时,应以药物治疗为主,不采取退热剂治疗。同时,医生应以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为核心,规范自己的诊疗行为;积极向群众讲解防治疾病的知识,努力改变群众的认识误区,从而提高科学防治疾病的意识。
 (作者供职于栾川县狮子庙中心卫生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