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已经下发,转型迫在眉睫 本报记者 王 平 王正勋 通讯员 丽 丽
2019年7月,沁阳市西向镇中心卫生院转发焦作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村卫生室禁止输液的相关规定,禁止村卫生室提供静脉给药(输液)服务。由此可见,乡村医生转型迫在眉睫。近日,记者走访了沁阳市西向镇中心卫生院和部分村卫生室,探寻乡村医生转型背后的困惑。 据了解,沁阳市西向镇注册登记的村卫生室有34所、乡村医生64名。目前,在职乡村医生的平均年龄为50岁。2018年4月,西向镇西高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张云星累计花费3万余元考取了全科医生证。但是,来村卫生室就诊的患者屈指可数,张云星感觉卫生室的经营遇到了困境。 据西向镇中心卫生院院长任伟介绍,乡村医生必须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执业助理医师证、执业护士证。并在村卫生室设施设备齐全的情况下,才可以为患者提供静脉给药(输液)服务。 为了帮助乡村医生技术转型、鼓励乡村医生学习中医适宜技术,西向镇中心卫生院从以下几个方面全面发力:一是为辖区内的村卫生室提供了电烤灯、刮痧板、点阵治疗仪、火罐、针灸针5项中医理疗设备。二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支持并鼓励乡村医生定期到沁阳市人民医院、沁阳市中医院等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进修、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以中医理疗和中医康复为主,同时要求全员参加。三是积极加入县域医共体。上级医院选派骨干医师下乡讲课,对镇卫生院的职工和乡村医生进行业务培训;乡村医生遇到治不了的患者,通过双向转诊的方式,及时把患者转到上级医院救治。 任伟说:“乡村医生是基层群众身边的‘健康守门人’,是守护基层卫生健康的网底,是基层群众离不开的人。如今,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正积极部署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计划在2019年年底,全省32个县全部建成紧密型医共体。其中,焦作、沁阳和温县均是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试点单位。国家搞这个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非常好!一是可以提高医保资金使用效率;二是保障医保资金不外流;三是能够调动基层医生工作的积极性。” 另外,关于公共卫生服务考核和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发放等问题,部分乡村医生有疑问,其中反映最多的问题就是:“我干了基层卫生的工作,为啥不给我发钱?”任伟解释说:“乡村医生付出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做基层卫生工作,老百姓的满意度充其量只能达到60%~70%。但是,我们卫生院关于基层卫生的考核目标往往是在80%以上,于是,发到乡村医生手上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就不一样。目前,乡村医生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是,学好中医适宜技术,努力提高诊疗技术和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获得老百姓的认可。将来,随着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推进,人、财、物统一由上级医院管理,乡村医生的身份、养老、工资待遇等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