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精术:让“花季少年”重获光明 本报记者 侯少飞 通讯员 刘飞飞 文/图
这是一个苦命而又幸运的孩子,因偶然的一次奔跑出现意外,致使孩子左眼泪管被树枝戳伤,甚至断离。 这是一个充满爱心与精湛医技相结合的救治历程,源于医院领导及广大医务人员的无私奉献和大爱无疆的悉心呵护,最终让孩子摆脱了“医疗费用”的困扰,继而获得了重见光明的机会。 探索孩子“劫后重生”的复明之路,我们不难发现,肩负着“关注民生、情系百姓、救死扶伤”医疗重任的周口市眼科医院人再次凭借—— 今年10岁的付晓晓(化名)出生于郸城县宁平镇常河行政村杨寨自然村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里。9年前的一个夏季雨夜,晓晓的父亲付战放(化名)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中受伤,致使右腿被高位截肢;同年冬季,晓晓的母亲终因承受不住生活的巨大压力,含泪离开嗷嗷待哺的晓晓而改嫁他乡。 常言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晓晓母亲改嫁后不久,晓晓的爷爷因患脑卒中而卧床不起。面对家中两位顶梁柱相继“倒下”、生活一度窘迫的局面,当年已是75岁高龄的晓晓奶奶咬紧牙关依靠捡破烂为生,硬是担起了供养、照顾“一病一伤一幼儿”的生活重担。 当时6岁的晓晓就读于杨寨小学,应验了那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上学后的晓晓变得越来越懂事,常常利用课余时间提前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待到放学铃声响起后,就背着书包跑步赶往家中,帮着年迈的奶奶分类整理当天收购的生活废品;打包装车后,再帮助奶奶拉到2公里之外的城镇废品收购站卖了,购买一些日常生活用品。 就是这个看似不经意的“跑步”习惯和小孩子的那种感人的孝心,日后竟然为晓晓埋下了一个近乎“致命”的打击。 今年11月9日17时,正读小学五年级的付晓晓和往常一样,放学后背着书包一路跑步回家。就在距离家门口60余米的地方,晓晓不小心被一块砖头绊倒,左眼被路边横卧着的一根枯树枝戳中。 据晓晓回忆说,他当时感觉左眼剧烈疼痛,几经努力也不能睁开眼睛,只知道热乎乎的鲜血沿着手掌往下流,这突发的情景把他吓坏了。后来,邻居杨洪水(化名)发现晓晓受伤后,立刻搀扶着晓晓返回家中,向晓晓的爷爷、奶奶简单告知晓晓的伤情后,随同晓晓的堂兄付超龙(化名)开着农用三轮车,把晓晓迅速送往宁平镇中心卫生院接受救治。 因卫生院技术力量有限,医生建议晓晓到上级医院接受救治。杨洪水、付超龙又立刻拉着晓晓先后来到郸城县城关镇卫生院和郸城县人民医院。在郸城县人民医院,晓晓接受了眼部创伤清理后,经过初步检查,医生对杨洪水、付超龙说:“孩子的左眼泪小管极有可能断离,左眼睑撕裂伤情较为严重,手术缝合难度较高,建议孩子及时转诊到周口市眼科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少年蒙难 令医院领导牵肠挂肚 当天10时20分左右,晓晓被转送到周口市眼科医院。该院眼外伤科主治医师张春排接诊后,立即为伤者开辟绿色通道,并实施全面检查,首查发现伤者左眼视力为0.6,下眼睑内眦部有一处约0.8厘米全层裂伤,并伴有出血现象,泪小管断裂;眼下睑可见一约2厘米×1.5厘米不规则的裂伤,伴有皮肤、皮下组织缺损;眼眶内脂肪暴露,结膜囊内有尘土、木质样异物残存。依据全面检查结果,医生确诊伤者为:左眼外伤性泪小管断离,左眼睑撕裂伤,球结膜下片状出血,左眼球钝挫伤。随后,张春排为晓晓办理了入院手续,给予抗生素消炎、药物镇痛治疗。 11月10日8时许,该院眼外伤科主任陈永森拨通了医院党支部书记严振的办公室电话,把晓晓的家庭状况以及其伤情的严重程度进行了详细汇报。听完汇报后,严振在电话中立即指示:排除一切困难,无条件全力救治伤者;伤者前期的手术费用以及后续治疗费用全部由医院先行垫付。 放下电话,陈永森立刻召集科室专家进行术前讨论、为晓晓制订详细的手术方案:由陈永森主刀、主治医师张春排为第一助手为晓晓进行“左眼外伤性泪小管断离吻合+下眼睑撕裂伤清创缝合+眶膈修补术”。 同日10时,经过安抚后的晓晓被顺利推进手术室。 10时15分,手术正式实施。术中,给予伤者2%利多卡因,作为左眼筛前神经和眶下神经阻滞以及局部浸润麻醉;扩大左泪小管,高倍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断端,8~0腰穿钝针头从下泪小点进入,通过泪小管断端冲洗泪道,使其畅通;硬胶管从腰穿针头引入,鼻腔引出,鼻腔端连接一根5~0斜视线,后连接硅胶义管,牵拉硬胶管至硅胶义管一端从下泪小点伸出;同样方法将硅胶义管从上泪小点引入,鼻腔引出,并结扎、固定在鼻腔内,使硅胶义管连接上下泪小管呈“U”形;8~0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下泪小管断裂处、肌层和皮肤裂伤;6~0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眶膈、肌层以及皮肤层裂伤。 11时25分,手术顺利完成,伤者平安返回病房。 情洒甘露 让安康幸福花满人间 术后的晓晓,由其同村的一位好心的邻家大嫂照看。她叫范小玉(化名),接受采访时,她告诉记者:“晓晓很不幸,自从入住周口市眼科医院接受治疗后,这个可怜的孩子改变了苦难命运,每天收获着幸运和喜悦。” 范小玉所指的幸运和喜悦,记者在随后的走访中得到了印证: 医师张春排看到晓晓脚上只有一只烂着后跟的拖鞋时,在为晓晓做完手术的当天中午,拖着疲惫的身体为其买来一双运动鞋和一双棉袜。 陈永森刻意委托老伴儿为孩子买来一套时尚运动装,并说:“立冬后的豫东大地已是天寒地冻,眼看着孩子穿着破烂的夏季背心和短裤,心里很不是滋味。” 管床护士王倩为晓晓买来十几本《十万个为什么》《木偶旅行记》等少儿读物。 付晓晓的遭遇,让该院众多医务人员心痛不已。其间,大家有的送吃的、送喝的,有的带他去理发…… 11月13日,该院联合《周口日报》《周口晚报》和周口电视台在医院4楼办公室举办了一场“为贫困儿童付晓晓爱心捐款”的大型公益活动。活动当天,医院近60余名医务工作者、部分社会爱心人士为付晓晓募集爱心捐款共计3400元;四季服装32件;书包4个;各类少儿读物30余本;面包、方便面、火腿肠等十几箱。 经过1个多星期的精心治疗,付晓晓的左眼视力逐步恢复到1.0,下睑裂伤对合整齐,缝线在位,上下泪小管硅胶义管在位,泪小点对合整齐,球结膜下出血减小、色淡,达到了出院标准。 11月18日上午,办理完出院手续的付晓晓,脸上露出了依依不舍的表情,这位懂事的孩子专程跑到眼外伤科值班室,和医生叔叔、阿姨们一一道别。 当步行到医院大门前,付晓晓突然神秘地从背包里拿出两面写有“技术高超 光明使者”“奉献爱心 播洒光明”的锦旗,坚持要和严振、陈永森、张春排合影留念;悄悄地对陈永森说:“伯伯,这是我求小玉嫂子帮我做的旗帜,也表达了我的心意。回去后,我给同学们炫耀一下,讲一讲我在大医院里遇到的好人好事,还有和大专家们的合影……” 面对采访,严振说,泪管接通术是一个难度较大的手术,截至目前,周口市眼科医院眼外伤科已经成功实施了诸如付晓晓及其他类似患者手术共计1000余例。这些成功的救治案例有力地证明了周口市眼科医院目前的医疗救治水平已步入省内先进行列。同时,救治贫困少年付晓晓的过程也彰显了周口市眼科医院广大医务工作者不忘初心、关注民生民情、心系百姓疾苦的医者仁心与崇高精神。严振认为,我相信,谨遵“厚德精医,仁和致远”的院训,周口市眼科医院定会根植豫东百姓心中,为周口市眼科医疗事业的明天书写更加辉煌的绚丽篇章。

活动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