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父亲和母亲 □崔国帅
在安阳市汤阴县中华苑小区及周围居住的大多是当地村民。这里属于城乡接合部,我们家的常金红诊所就设在这里,附近有一所中华路小学。我父母都是乡村医生,他们长期生活在这里,日夜守护着村民的健康。转瞬间,20多年过去了。每天找我父母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 母亲经常说:“乡亲们来找我们看病,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不能辜负乡亲们的信任,应在保持治病疗效好的前提下,对患者热情周到,不断满足群众的治病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在治病救人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2019年4月17日上午,我的父亲正在诊所里工作时,突然有人跑来说:“医生,小区里有一位卖菜的妇女晕倒了,听说是因为和别人争吵引起的。现在,这位妇女正躺在一辆三轮车上,您快去看一看吧!” 父亲急忙放下手中的活儿,拿出针灸包和消毒用品,迅速赶过去,我紧随其后。到达事发现场后,一名群众说:“快看,崔医生来了!”父亲快步走到患者面前,用手摸了摸患者的颈部,顺手拿出一根银针在患者的手部扎了一针;只见父亲的手指不停地旋转,同时又掐了掐患者的鼻部和眼眶处。一会儿,患者发出了呻吟声。 “我在哪儿?”患者缓慢地睁开双眼说。围观的群众一边对父亲的针灸疗效连连称赞,一边告诉患者:“是崔医生及时免费治疗,让你脱离了生命危险!”看到这一幕,我不禁感叹:父亲的针灸疗法急中带稳,稳中带准,令人佩服!平日里,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 平日里,父母经常告诉我:“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医生不要被金钱蒙蔽了双眼。”父母在家中悬挂了一副“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的对联,以此来时刻提醒我。 我心想:“作为一名基层医生,一定要在今后的道路上,沿着父母的足迹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