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桐柏县完善三级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网络
驻马店市中医院骨伤科成功完成腰椎多节段骨折复位手术
43天坚守,换来的是生命的奇迹
老中医的爱心“处方”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邓州市中医院携手多家单位进行了别开生面的健康知识巡讲。
如何治疗脊柱后凸
栾川县中医院为12个重点医疗单元“把脉问诊”
商城县中医院医务人员为93岁老人过生日
漯河市中医院党员志愿者深入建筑工地义诊
1
11 1 2019年9月24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如何治疗脊柱后凸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崔宏勋

   脊柱后凸俗称驼背,是常见的脊柱畸形。它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脊柱向后异常凸出,使脊柱本身及其附属组织解剖形态改变的一种疾患。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如果家长发现孩子驼背,一定要引起重视。
    治疗方法
    绝大多数的脊柱后凸病例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需要手术治疗的有:先天椎体发育异常导致的弓状脊柱后凸、休门氏病后凸畸形大于80度的、脊柱结核引起的后凸大于60度或者产生神经损害的、对外观改善有要求的后凸。后凸的柔软程度是决定是否进行手术和确定手术时间的重要因素。
    非手术治疗
    全身治疗:有原发病的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患者卧床休息期间,宜仰卧或者侧卧,不宜枕高枕。休门氏病患者应避免脊柱上重复的、紧绷的力量型活动。
    支具治疗:对于骨骼发育成熟之前(45度~65度)的病人,进行支具治疗可以得到满意疗效。胸8-11胸椎型休门氏病患者可选用具有动力性三点矫正功能的Mikwaukee(密尔沃基)支具。该支具具有动力性三点矫正功能,可以增加胸椎的伸展幅度,使腰椎前凸变浅。胸腰椎型的顶点在胸8或更下,可用改良的腋下胸-腰-骶矫正器。在支具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自始至终进行姿势性伸展运动和腘绳肌的牵张拉伸运动。
    笔者建议,患者每天使用支具16~23小时,具体取决于脊柱的柔韧性和后凸程度。不同的医生做法各有不同,笔者提倡个性化治疗。支具治疗至少应坚持至骨骼成熟后2年。在支具治疗的最后一年,患者仅需晚上佩戴支具。支具治疗后,虽然患者的脊柱畸形可以得到明显矫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15%~30%的效果会丢失。对于罕见的僵硬性后凸可以带2~3个月的石膏支具。
    支具治疗同其他治疗方法一样,不是万能的。它可能出现3种情况:矫形效果好、维持原状、畸形进一步发展。如果患者复查时发现急性进一步发展,应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目前,脊柱后凸矫形手术主要为后路截骨术。该手术共分为6级。一级、二级截骨由于仅切除脊柱后方结构,脊髓损伤的可能性很小,缺点是矫正度数有限。四级、五级、六级截骨术由于切除骨组织较多,脊柱短缩严重,前方需要支撑,但矫形能力较强。
    总体来说,脊柱后凸的治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应在手术医生的主导下,与康复医生、支具医生协同配合共同选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减轻病痛。
    锻炼方法
    脊柱后凸(侧凸)客观上存在凸侧肌力下降、凹侧肌力较强的现象,因而,许多人都想通过锻炼,加强凸侧椎旁肌肉的方法来矫治。国内也出现过一些在地毯上摸爬滚的、华而不实的体操,但实践证明无效,而且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忽略了运动时躯干肌的拮抗平衡收缩作用。因此,设计的体操活动,要想收到治疗效果,必须想办法消除凹侧肌肉为了维持躯干平衡所产生的拮抗收缩效应。最简单的办法是让患者仰卧在床上,对于胸段脊柱侧弯,让患者凸侧的手提1~2千克重物,在身体一侧作上举活动;腰段的脊柱侧弯,则让患者凸侧下肢在踝部负荷1~2千克重的情况下,做直腿抬高活动。患侧上肢活动时,将带动患侧肩胛带肌及凸侧椎旁肌活动;患侧下肢活动时,将带动患侧骨盆带的肌肉及凸侧椎旁肌活动。患者由于卧位,身体重力抵消在床板上,故凸侧肌肉收缩活动时,凹侧的拮抗肌无需作平衡收缩。这样每天坚持锻炼,凸侧的肌肉将变得比凹侧强壮有力,躯干两侧的肌肉不平衡牵拉,可以达到矫正效果。此外,悬吊治疗不但可以增加后凸的柔软度,还可以增强脊柱后凸的支具疗法和手术矫治时的效果。
    患者一定要坚持锻炼,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个人简介

 崔宏勋,硕士,主任医师,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脊柱外科中心党支部书记,脊柱外四科主任,河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洛阳市特级名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乐郭氏正骨第八代传人,国家级名老中医药专家郭艳锦学术经验传承人;先后被评为“洛阳市卫生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援疆工作者”“河南公众调查百姓满意好医生”等;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脊柱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常委兼秘书长等。崔宏勋从事脊柱专业近20年,在治疗脊柱退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脊柱骨折脱位、脊髓损伤等脊柱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获得省厅级科研成果9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论文3篇,中华系列2篇,出版专著8部,有发明专利1项和实用新型专利4项。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