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桐柏县完善三级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网络 |
|
本报讯 (记者乔晓娜 通讯员黄志森)近日,桐柏县委、县政府出台《桐柏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方案》,全县各乡镇党委、政府,县产业集聚区、桐柏化工产业集聚区党工委、管委会,县直各单位从8月开始,相继开展了中医医疗机构人才、设施设备、专科建设、资源优势和薄弱环节等基本情况普查,还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动员大会,统一思想,摸清底数,形成共识。 一是多渠道宣传发动,营造良好创建氛围。该县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制作创建工作手册,印发中医药知识读本和宣传资料,提高社会对中医药知识的认同度,营造浓厚氛围;加大对中医药文化的总结、整理和宣传力度,推进中医药文化体系建设,建设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和多方面体现中医药文化特点、特色的中医诊疗特色区域,并在中医药综合服务区等诊疗场所张贴中医药知识宣传图片、制作中医药宣传文化墙;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科普知识培训,建立中医药科普宣讲团,结合季节性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开展有针对性的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和中医药健康指导。 二是强化政策支撑,保障基层中医药发展。该县加大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扶持力度,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评范围,制定和组织实施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出台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推进工作的协调机制、长效机制,完善财政补偿机制;适当提高中药饮片医保报销比例,提高中医药服务的补偿比例不少于10%,降低中医医院和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病种起付线,同时加大中医药事业投入力度,加强中医药行业管理,实行中医药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单列,并逐年增加,每年安排一定的中医药专项经费用于中医药基础条件改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服务能力建设、人才引进培养等工作。 三是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突出中医药能力建设。该县完善以县级中医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延伸的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标准;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和有条件的专科医院设置中医药科室;乡镇卫生院100%规范设置中医科、中药房和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开设中医门诊科室不少于2个(其中,中医专科、专病门诊不少于1个),配备中医诊疗设备,提高诊治常见病、多发病的水平,提升中医专科治疗能力,鼓励中医药人员总结临床经验,形成专病门诊,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75%以上配备针灸等中医诊疗设备,能够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4类以上的中医药技术方法。同时,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围绕中医药环境建设、人才培养、适宜技术应用等,建成中医药氛围浓郁、能够为群众提供多种中医药服务的相对独立区域,设立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建立扩大师资队伍,推进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打造一批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和中医专科(专病)治疗中心,提高中医药临床科研整体水平。该县鼓励县级中医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组建医联体,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服务,帮扶基层开展中医科室能力建设,提高全县中医药人员的整体素质,助力分级诊疗;加强医疗机构中医药科室建设和乡村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健全中医药工作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快中医药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进程;中医药主管部门定期组织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和师承教育,建立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实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项目,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和“三名”(名院、名科、名医)工程创建活动。 目前,桐柏县已成立全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领导小组,创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目标是在2020年2月前,建立以县中医医院为依托,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延伸,社会资本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网络,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人员配备、中医药适宜技术应用等达到国家标准的任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