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季 通讯员 王志彦
8月29日,临近中午下班,开封市第二中医院名老中医门诊来了一位高龄患者。其家属说老先生因身体不舒服,生活不规律,慕名找名老中医孙浩就诊。 看病前,老先生的家属对孙浩说,老先生脾气有些倔,只听医生的话,希望孙浩给老先生多讲一些注意事项。接诊后,孙浩详细“望、闻、问、切”,发现老先生身体湿热之象较重,且虚实夹杂,需要及时治疗调理。因老先生听力极差,孙浩便戴上老花镜,在一张空白的处方纸上耐心地写道:“你湿热太重,需要吃中药调理;多运动,但不要太累;饮食要多样,不能偏食……”就这样,一张承载着医患和谐之爱的特殊“处方”产生了。 和老先生进一步沟通后,孙浩为老先生开出了中药处方,并详细说明了注意事项。他再三嘱咐老先生:“一定要好好吃饭,按时吃药,这样身体才能很快好起来。” “好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技术,更要有大慈的‘恻隐之心’。”孙浩说,在40余年的从医生涯中,始终以仁者之心对待患者,方不负大医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