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临床荟萃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从单向输入到双向交流——丹麦医学教授杰胡斯见证河南卫生事业发展
河南卫生健康系统书画摄影展开始征集作品啦
全国三千多人将接受出生缺陷防治培训 河南相关培训形式获肯定
河南护理教育从中专迈入大学时代
华中阜外医院完成两台标志性手术 手术过程直播全世界
胆囊癌防治漫谈(下)
1
11 1 2019年7月11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胆囊癌防治漫谈(下)
 

河南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 韩 风

7月6日,本报刊登了《胆囊癌防治漫谈(上)》,笔者谈了胆囊癌的发病原因以及相关症状。在此,笔者谈谈如何发现并规范治疗胆囊癌。
哪些检查手段可发现胆囊癌
1.超声检查:B超检查简便无损伤,可反复使用,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内镜超声用高频率探头仅隔着胃或十二指肠壁对胆囊进行扫描,可明显提高胆囊癌的检出率。
2.CT扫描:CT扫描对胆囊癌的影像改变可分3种类型。一是壁厚型,胆囊壁局限或弥漫不规则增厚。二是结节型,乳头状结节从胆囊壁突入胆囊腔。三是实变型,因胆囊壁被肿瘤广泛浸润增厚加之腔内癌块充填,形成实质性肿块。
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胆囊肿块和壁内测到异常的高速动脉血流信号是胆囊原发性恶性肿瘤区别于胆囊转移癌或胆囊良性肿块的重要特征。
4.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对于能够显示胆囊的胆囊癌,ERCP诊断率可达73%~90%。
5.细胞学检查:一是取活检或抽取胆汁查找癌细胞;二是肿瘤标记物。
如何规范治疗胆囊癌
手术是胆囊癌患者获得根治的唯一机会,手术方式的选择应基于胆囊癌的分期。Tis期(原位癌)或T1a期胆囊癌,仅做单纯胆囊切除术;T1b期胆囊癌根治切除的手术范围包括胆囊连同胆囊床周围2厘米的肝脏和淋巴结清扫;T2期胆囊癌根治切除的手术范围包括胆囊连同肝S4b+S5整块切除及淋巴结清扫;T3期胆囊癌手术则应做联合肝段切除、中肝切除,甚至左三肝或右三肝切除或联合脏器切除;T4期胆囊癌,合并远处转移者只做姑息治疗;无远处转移者做胆囊癌扩大根治术。
隐匿性胆囊癌是指术前、术中均未做出诊断,而因“良性”疾病胆囊切除术后由病理检查确诊为胆囊癌患者。针对这类患者,要根据恶性肿瘤侵犯程度来选择相应的治疗策略,对于非早期者必须二次手术。
对于无法根治性切除的晚期病例,治疗原则为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晚期胆囊癌患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可根据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胆囊癌的预防策略
(一)具有胆囊癌危险因素的胆囊良性疾病治疗策略
1.胆囊结石:有症状的胆囊结石,不论单发结石或多发结石,建议做胆囊切除术。无症状的胆囊结石,具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建议手术切除胆囊。单发结石,直径超过2厘米;多发结石,直径相加大于3厘米;具有结石脱落进入胆总管下段引发胆源性胰腺炎的风险;合并瓷化胆囊;胆囊萎缩;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胆囊壁大于0.5厘米、直径小于2厘米的单发结石,无症状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无异常者,建议半年B超检查一次。
2.胆囊息肉样病变:有症状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在排除息肉为胆囊胆固醇结晶,或胆囊胆固醇结晶经利胆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不论息肉大小,建议实施胆囊切除术。无症状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以下情况建议手术切除胆囊。合并胆囊结石;息肉最大直径超过10毫米;息肉基底部宽大;息肉呈细蒂状囊内生长,血供较好;胆囊颈部息肉或息肉生长部位邻近胆囊管开口。无症状的胆囊息肉应定期随访、复查,根据情况进行胆囊切除术。
(二)具有胆囊癌危险因素人群的饮食及活动
1.要注意饮食卫生。饮食要节制,不偏食,不暴饮暴食,平时以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主,多食用高碳水化合物、高纤维等易消化食物,严格控制食用肥肉、辛辣食物、油炸食品,以及核桃、花生仁、腰果和蛋黄、动物内脏、鱼子等,多吃萝卜、青菜、豆类等,多食新鲜水果。
2.进食要有规律。饮食要定时、定量,早餐一定要吃,平时要多吃菠菜、洋葱、番茄、四季豆、玉米、青椒、南瓜、红皮白萝卜、莲藕等食物。
3.肥胖和体重迅速下降,都是胆结石的危险因素。不爱好运动、有静坐习惯、腹壁松弛、饮食中长期缺乏脂肪、胆囊肌张力减低者,都可使胆汁堆积,形成结石。久坐的人应进行户外活动。

 

专家简介

韩风,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胆道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普外专业委员会常委等职务。他擅长肝胆胰腺肿瘤的根治性手术及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胰体尾癌切除术、脾脏切除术、肝囊肿开窗引流术等微创治疗项目,先后发表论文十几篇,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获得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两项。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