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八版:杏林
 上一版  
春季艾灸养生有讲究
桃的药用价值
浅说儒医
地黄
大医精诚 医者仁心
1
11 1 2019年4月23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浅说儒医
 

浅说儒医
□郑学农

   儒医不是一个流派,是一个历史存在。相较于游医、草医、巫医、僧医、道医,儒医比其高一些。儒医关乎民生,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尊重,官方倡导,文人趋之,有理论,有传承,出现有建制的学习,得到国家的支持,有别于其他医种的情怀。孝道是儒学的基本要求,和中医倡导仁爱、人道的爱心是相同的。
    中医药文化包含它的思维模式、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完全一致,是一个在哲学高度上的四维思维。中医药文化不是唯心唯物之争,是上升到理论层面的高级思维,唯象求真,执中致和是研究大道的学问。因此,上医可以理国,完全是脱离了具体体象的高级学问;而中医关于治疗的内心模拟虽然建立在并不具体的藏象功能基础上,却是经过千百次实践证明颠扑不破的规律,绝对有别于唯心的凭空想象的脱离物质概念的玄学。
    儒医为主流文化所接纳,为掌权者所重视,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时代息息相关。文化是稳定的成果,不像科学技术在不断更新,一旦形成,就不可以随意淘汰或更新,时过境迁,最优秀的东西沉淀下来,成为文化瑰宝的一部分。后人没有修改权限,文化就有了相对的稳定性,也无法穿越时空回到形成时期,只能尊重。
    中医理论形成于战国时期。对这一时期学术的活跃,电脑无法演绎,我们按照古人论述去理解,去实践,合理想象,结合象学提示,可以深入其景,这也是文化的特征。
 (作者供职于延津县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