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慧彬
最初看到“医生、教师、记者被列入扫黑除恶材料”的新闻时,笔者以为是网络上的无聊恶搞,随着事件发酵,责任人被免职,才知道这不是哪个人随口说说,而是写入江苏一个小镇政府的扫黑除恶材料。 历史上的江苏人杰地灵,文化厚重,历来有尊师重教、尊崇文化的氛围和传统,陶行知、叶圣陶、梅贻琦、蒋南翔、吴阶平……都是从这里走出的灿若星辰的教育家、医学家,若知身后自己也被小镇政府列为扫黑除恶对象,岂不是非常尴尬! 虽然面对强大舆论,江苏省苏州市渭塘镇迅速应对,对包括镇党委书记在内的多名责任人做出处理,但钉子已经钉上,即使拔掉了,伤痕仍在。很多医生接受采访时表示痛心和不解:自己为了患者的健康殚精竭虑,顾不上家庭,丢失了自己的生活空间,却被人列入“黑心”行列,实在不懂到底做错了啥。 自古以来,医生、教师都被称为“先生”,受到老百姓的尊敬和崇拜。尤其是医生,“才不近仙,德不近佛者……断不可为医”,他们承担着患者的生命与健康的重托,只有尊重,才能让他们有足够的尊严和自信,不断精进,治病救人。尊重医生,实际上也是尊重生命,尊重自己。 在当下的中国,医生这一群体几乎是最勤奋、最辛苦、最具责任心的群体,他们普遍经过漫长而严格的专业训练,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最重要的,在面对患者时,他们期待完美治愈疾患的心情可能比除患者外的任何人都迫切。但是,有些人只盯着医生可能收入高一些,却对医生们十几个小时做手术、坐门诊、忙得不敢上厕所这种种辛苦选择性“失明”,对医生为治病救人付出的大量学习成本、时间成本视而不见。他们假单纯或真愚蠢地把医疗上遇到的不如意都算到医生身上,扫黑扫到医生头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社会上各种职业、各种人群之间遍布的裂痕。你不理解我,我也懒得理解你。家人看病排队了、用药贵了,这都是医生“黑”造成的;孩子上好学校难、被老师批评了,这个老师就是“黑心”;买不起房子的,怪房地产商黑;找不到工作,怪老板黑……仿佛每个人都在黑与被黑的链条上,难以幸免。 但是,互相黑,除了一逞口舌之快,能解决什么问题呢?黑完之后,病谁也不能保证不生,学肯定也不能不上。既然如此,不如彼此保留一份尊重、信任与善良,也是对生命给予应有的尊重。 一个小镇政府的扫黑材料掀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它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上、行业间或深或浅的裂痕。有裂痕并不可怕,正如诗人科恩说的:“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循着这束光,认清裂痕,弥合它才是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