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冯金灿 通讯员穆倩倩)记者昨日从河南省胸科医院获悉,该院胸外一病区主任钱如林为一名患者成功实施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 这一手术方案要求主刀医生一方面在患者颈部切口,利用纵隔镜游离、暴露食管瘤体及纵隔内毗邻解剖结构,自上而下游离病灶;另一方面利用腹腔镜从腹腔游离胃自下而上与纵隔镜“会师”,两路大军一同攻破敌军壁垒!对早期食管癌患者而言,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创伤小,术后疼痛刺激小,安全、有效,最主要的是对患者术后肺功能影响下,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今年68岁的老李去年被确诊为食管癌,来到河南省胸科医院找钱如林求治。钱如林检查发现,老李的病灶位于奇静脉弓附近,长度约3厘米,无明显外侵及纵隔、腹腔淋巴结肿大。 传统手术方案有两种:一种是开胸,这种手术方法视野清楚,但是伤口大,恢复慢,患者将承受巨大的身心痛苦;还有一种是微创手术,由胸腔进入,开口小,但是操作时对肺部影响较大,术后肺部并发症较多。但是,老李肺功能较差,存在通气功能障碍,他的肺实在经不起折腾了。 经过会诊,钱如林提出了一个新方案——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这一术式对术者有着极高要求:术者需要对喉返神经解剖有清晰认识和把握;左主支气管与食管交叉处的解剖游离,隆突下淋巴结的清扫需要很大的耐心和精准操作;术中要格外注意奇静脉的保护,若不慎造成出血,则须开胸,患者将承受额外的痛苦和花费。 针对老李,还有一重难度——老李将近1.9米的身高使得胸廓长度增加,如何利用长度有限的纵隔镜和腹腔镜成了摆在医生面前的难题。再加上他腹腔内脂肪多,粘连严重,大大增加了游离工作量。 钱如林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带领团队成员迎难而上,成功实施纵隔镜联合腹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使老李走出了癌症阴影。 患者于术后一天即可下床,术后一周就顺利出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