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冬冬 通讯员 熊宝香
7月8日凌晨2时30分左右,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接到120调度中心的出诊指令:在郑州市花园路贾鲁河附近,一名年轻男子昏倒在路边了,急需救援。 120急救车迅速出诊,将这名男子接到惠济区人民医院,并以“意识障碍原因待查”收治到该院重症监护室。 “该男子全身多处擦伤,整个人处于昏迷状态。身上没有任何能显示身份信息的东西,也没有手机。”该男子的主治医生高勇说。 “救命要紧,一定要像对待正常患者一样尽心尽力护理好,同时也要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惠济区人民医院当天的总值班和重症监护室主任辛和平知道该“无主”患者后,立即来到床旁仔细查看伤势,特意叮嘱护理人员,还为该男子开通绿色通道。 给予心电监护、面罩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在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该男子第二天苏醒了,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回家”! 经检查,该男子智力水平较低。这可急坏了医务人员,本来想着等他苏醒后能获得一些线索,没想到更加作难了,但在治疗及护理方面,医务人员更加细心。护士们给他买来餐具、茶杯、纸巾等各种生活必需品。值班护士们每天24小时轮流守护在床旁,每天都给他买饭、喂饭。起初,他情绪不稳定,总是低声哭泣。护士们轻轻地拿起纸巾递给他,小心翼翼地安慰。大家都希望他能尽快好起来。 7月11日,该男子突然想起家住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李进士堂镇,父亲叫李秋柱。 护士在一旁用笔仔细地记下每一个字;护士长张扬扬则用手机网络进行查证。 “你放心,我一定联系上你的家人,帮你回家。”辛和平一边安慰一边承诺,该男子的情绪慢慢平静下来了。 随即,辛和平开始着手帮该男子联系家人,在与当地派出所及镇政府联系不上的情况下,开始搜寻当地厂矿、企业等,只要有电话就打。 “您好,我是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医生,我们这里有一位‘无主’患者需要核实信息……”就这样,辛和平一天打了许多电话,累得口干舌燥,却没有得到任何有效信息。 第二天,辛和平又开始对着网页找电话、打电话、讲述、被拒绝、发短信、再拨打、再沟通……重复地工作着。 功夫不负苦心人。辛和平认真查找,终于得到了有效信息:一个养鸡场的人认识该男子所在村的一个村民,并把这个村民的手机号码给了辛和平。可是,问题来了,辛和平联系上该男子的父母之后,被认为是个骗子。直到和儿子通上话,该男子的父母才相信了辛和平。 “孩子,你失联了几个月,我们连地都不种了,一直都在找你。”电话两端,该男子的家人喜极而泣。 7月13日,该男子的父母赶到惠济区人民医院,紧紧地握住辛和平及张扬扬的手,哽咽着表达感激之情。 当天下午,该男子在父母陪伴下踏上了回家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