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旸 史 尧 文/图

“喂!喂!你怎么啦?立刻准备心肺复苏……” “准备开始人工呼吸,通气一次、通气两次……” 这并非真实的救援现场,而是正在河南省卫生计生委机关大楼开展的全民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普及现场的一个情景(如右图)。 7月19日,由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应急办公室、省卫生计生委直属机关党委联合主办,河南省人民医院承办的全民自救互救知识技能普及活动,旨在提升公众健康素养,增强自救互救能力。此次活动现场设置了心肺复苏+AED(体外自动除颤器)除颤技术演示、气道梗阻自救、双人气道梗阻解除术、婴儿气道异物梗阻解除术、头部外伤创伤急救、上肢骨折包扎固定6个现场演示环节,专业急救人员反复演练,手把手指导现场观摩人员,以便大家快速掌握相关急救技能。 本次活动也是河南省全民自救互救卫生应急知识技能百场普及活动的一部分。 自今年5月12日起,这项活动已在14个省辖市、2个省直管县(市)陆续启动,每次现场展示均设置3个以上的急救项目,参与群众均在800人以上。急救专家还在现场统一发放了操作视频资料、科普手册等,并通过延伸服务和新媒体等形式,让更多群众受益。 为了让普通人深入了解自救互救知识,学习、掌握急救技能,急救人员近期还将进机场、进车站、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提高急救技能的普及率和知晓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