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中医药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视界
PDF版查看  第七版:临证
PDF版查看  第八版:杏林
 
第四版:疾病防控
 上一版    下一版  
40年抗痨老兵的坚守
开封严密防控学校春季传染病
确山县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唇腭裂手术免费做 国际“微笑列车”再次开进郑州市一院
焦作市马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来到辖区内的学前教育中心、幼儿园等教育场所进行春季传染性疾病防控专题讲座
河南五地携手共谋疾控事业发展
1
11 1 2018年4月24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40年抗痨老兵的坚守
 

 编者按

    今年3月24日是第23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在河南,有很多医务工作者在防痨一线默默付出,护佑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从事防痨事业40年的新密市结核病防治所前所长、新密市防痨协会会长靳鸿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在此,记者多次跟随靳鸿建坐诊、走访,选取其人生片段成文,以彰显其奉献精神,为河南结核病防治事业鼓与呼!

 

本报记者 冯金灿 李志刚

    14岁参加卫生工作,从事防痨事业40年,目前年过七旬却依旧奋战在第一线;拒绝某民营医院年薪数十万元的邀请,却接受月薪1200元的退休返聘……他就是出身于中医世家,新密市结核病防治所前所长、新密市防痨协会会长靳鸿建。
    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40年来,靳鸿建在该领域创造了10多项全国第一,先后治愈了1.3万多例结核病患者。他带领的结核病防治所3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单位,他本人也先后4次被授予“全国卫生工作先进个人”等;主持和参与完成科研课题10多项,其中6项获奖。
    靳鸿建面对新形势,为干了一辈子的结核病防治事业又重振雄风……
扎根基层
一干就是40年
    靳鸿建走上防痨战线,是偶然,也是必然。
    1979年,我国首次开展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靳鸿建所在的新密市(前身为密县)有一个村子被确定为流调点。当年在当地卫生院工作的靳鸿建被派去协助调查组工作。
    那一年,为了有效控制结核病疫情,国家自上而下开始组建结核病专业防治机构。靳鸿建因在流调过程中表现突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充满热情,被任命为新密市结核病防治所所长。从那年起,靳鸿建就在防痨的征途上,一走就是40个年头。
    在新密市结核病防治所建立之初,如何扩大门诊知名度,同时为结核病患者提供优质防治服务成为靳鸿建考虑的大事。他和同事们一起,拉着架子车,装上透视机,进学校,下农村,进行宣传“找”病人。
    在农村开展结核病筛查期间,正是盛夏,室温高达40多摄氏度。靳鸿建他们最多时一天透视500多人,机器热了,用湿毛巾敷凉后继续干,1个多月下来,共透视了1万多人,从兄弟单位借来的30毫安透视机烧坏了8台次。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们共透视了3万多人,发现结核病患者200多人。但令靳鸿建揪心的是,真正落实治疗的还不到30人。
    村民张某一家8口人,3年内因结核病被夺走了5条生命。23岁的刘某患结核病后,他的父亲担心他会传染给家中的其他孩子,就在村口搭了个小草棚,让他独自一人在那儿“生活”。靳鸿建找到骨瘦如柴的刘某后的第三天,这个年轻人就离开了人世。20天后,村里又一位结核病患者——33岁的鲁某因咯血抢救无效死亡,妻子改嫁了,两个孩子也被带走了,家里只留下他白发苍苍的父亲……
    为了动员患者接受治疗,在三伏天,靳鸿建骑着自行车,行走数百里,走村入户宣传国家政策和防治方案。对经济困难的患者,他拿出自己的工资为其买药。在靳鸿建的真情感动下,慢慢地,越来越多的结核病患者来找他看病了。
    由于靳鸿建和全所其他8位同志的辛勤付出,加上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国家对结核病患者的优惠和免费政策的不断落实,新登记的患者日益增多,失去联系的患者逐渐减少,规则服药率和痰菌阴转率等指标均达到了国内较高水平。2005年,新密市顺利实现了国家下达的三大目标,即DOTS(对非住院肺结核患者实行全面监督化学治疗)覆盖率达100%,新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率达70%,治愈率超过85%。
    靳鸿建退休后,某民营医院以年薪20万元邀请其担任执行院长,他婉言谢绝了。对此,他说:“我干了一辈子结防,只要身体允许,还是要打算干下去,为结防事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创造多个“第一”
还不满足
    新密市的一位农民钱某,是一个既不幸又幸运的人。不幸的是,她在7岁时因母亲患有肺结核而感染上了结核杆菌;幸运的是,在靳鸿建的建议下,她服用了半年异烟肼片,至今未发病。她的弟弟当年也被感染上了结核杆菌,但由于没有配合预防性服药,在15岁时被检查出涂阳肺结核,前后花了2万多元才治好。
    这使靳鸿建意识到对结核病潜伏感染人群的干预——预防性服药最重要。1996年,他设计出一个保护易感人群的“6岁防痨工程”项目,即对所有6岁儿童统一进行结核病免疫力监测,对尚未产生免疫力的儿童,采取人工免疫的方法使其产生免疫力;对于重症感染的儿童,采取预防性服药的干预办法,防止其到成年后发病。这一措施,让新密市学生中的结核病发病率大幅下降。
    1996年,新密市新登记的涂阳肺结核患者中在校学生占12%;2017年,下降到1.4%。
    从1979年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以来,他起草颁发了全国第一部县级地方性防痨法规,建立起结核病防治例会制度,和患者签订服药合同,对转诊结核病患者的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奖励,将结核病控制纳入初级卫生保健指标,并采取“乡村医生入户调查、乡镇卫生院胸透初筛、市结核病防治所集中定诊”集中推荐发现结核病患者方式,学校发生结核病疫情后的四级应急响应……截至目前,新密市结核病防治所有10多项工作创造了结核病防治系统的全国“第一”。
    经过靳鸿建和他的团队共同努力下,新密市结核病的患病率已由1979年的799/10万下降到2010年的254/10万,远低于全国2010年459/10万的平均水平。若据此推算,全市每年减少新发结核病患者1000多人。新密市结核病的死亡率也由1991年的9.1/10万下降到2016年的1.0/10万,远低于全国2016年2.8/10万的平均水平,全市每年因结核病减少死亡100多人,每年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敢为人先
探索不止
    靳鸿建的理想不是结核病得到控制,而是最终消灭。因此,他把目光放得更远更长。
    近几年来,国家要求资质不全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将结核病的治疗职责重新划归到综合医院,并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稳步推进”。
    面对这种情况,靳鸿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靳鸿建说,在诊疗设备和技术方面,结核病防治机构除了没有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机外,其他设备设施一应俱全,大部分县结核病防治机构也能做结核杆菌培养,特别是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科的县结核病防治机构,借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备的优势,能进行B超,心电图,肝、肾功能和血、尿常规等一般检查,基本能满足结核病诊疗的需要。综合医院虽然检查设备比较齐全,但对痰检和结核菌素试验等技术需重新学习;对肺结核的诊断和治疗由于近40年来已交给结核病防治机构,如果要接管也需要重新学习。
    我们都知道,初治肺结核的患者用药不正规,是造成复治和耐药的最危险因素。靳鸿建说,在治疗方案上,结核病防治机构贯彻执行全国统一治疗方案已经30多年,不规范用药情况占总患病群体的10%左右。综合医院滥用药物现象较为普遍,不规范用药占总患病群体的80%~90%。
    他认为,针对结核病患者疗程长,患者易中断治疗等特点,对结核病患者的治疗精力90%应放在管理上。结核病防治机构一直推行的是“送药到手、看服到口、咽下再走”的乡村医生监督或家庭督导员监督治疗、乡村医生和县防痨医生定期家访的管理方法,规则管理率达到了95%以上。由于综合医院没有基层的防治网,结核病防治机构推行的一套管理方法在综合医院无法实施。
    “在患者就医负担方面,结核病患者在结核病防治机构一般不需要住院治疗,但在综合医院需要住院治疗。经过统计,在综合医院住院治疗的结核病患者的经济负担是在结核病防治机构不住院治疗患者的22倍。结核病患者在综合医院治疗,没有体现出国家免费政策的优越性,反而加重了患者经济负担,结核病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难免发生。”靳鸿建说。
    此外,靳鸿建还从患者就诊环境、医疗质量和患者管理力度等方面进行了对比。他说:“结核病防治机构由于门诊量小,医生有充足的时间回答患者的咨询,况且系统内曾规定对每个结核病患者给予结核病防治知识宣教时间不得低于15分钟,故医生会向患者详细讲解结核病的传染、不规则治疗的危害和如何预防等相关知识。综合医院由于门诊量大,医生不可能像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医生那样向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更没有时间向患者做必要的防痨宣教。”
    目前,一场预防控制结核病的“全民行动”在全国上下迅速推进。对此,靳鸿建提出要“因地制宜”地推进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不要也不能搞“一刀切”。靳鸿建认为,在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多体制共存、多元化发展更能体现医改精神。一个成功的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一要看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二要看疫情的下降率,三要看患者的经济负担重不重(有没有灾难性卫生支出),三者缺一不可。
    他认为,目前实行的“三保合一”门诊治疗的结核病患者报销困难,大部分结核病患者没有享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应该尽快落实结核病患者的单病种付费政策。
    他认为,国家下拨的公卫经费是打包下拨,按人头分配,不可避免地存在吃“大锅饭”现象,没有体现出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建议国家将公卫经费中的结核病健康管理费用定额单列,交由结核病防治机构管理使用。
    他呼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结核病管理尽快立法。理由是目前我国执行的是2013年颁布的《结核病防治管理办法》,对传染性结核病患者的隔离措施力度不大,不利于结核病控制;而发达国家是以政府名义下达的《结核病防治法》,对传染性结核病患者的隔离措施力度非常大,不容易造成结核杆菌传播,有利于结核病控制。
    靳鸿建离不开他钟情的结防事业,离不开他的病人。他说,不管未来结防事业发展到哪一步,只要需要,他愿为那个挂满累累硕果的秋天,继续抛洒心血和汗水。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