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着拐杖行医的乡村好大夫
许奎民正在为患者诊治疾病 高新科/摄
济源市邵原镇称弯村位于济源市西北部山区,与山西省垣曲县接壤。该村共有村民485人,呈分散状态居住。只要来过该村的人都会看到一位年近六旬的老年人手拄拐杖、肩背药箱的身影。他就是邵原镇称弯村卫生室的乡村医生许奎民。 幼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导致许奎民的左下肢落下了小儿麻痹后遗症。可是,他并没有向困难屈服,却克服重重困难,依然完成了高中学业,并在村委会负责人推荐下到济源市卫生学校读书。1979年毕业后,他便回到称弯村担任乡村医生,这一干就是38年。 全心全意为村民提供诊疗服务 2003年1月的一个雪夜,称弯村一位村民突发高热,需要许奎民诊治疾病。在去患者家的途中,由于道路结冰,许奎民不慎摔倒,致使右腿膝关节扭伤,他强忍着剧痛给患者诊治疾病。由于治疗及时,采取措施得力,患者的体温有所下降,病情有所好转。但许奎民却在患者家属搀扶下,一瘸一拐地回到家中,躺在床上整整休养了半个月,才勉强拄着双拐下床走路。 2015年9月,在邵原镇最偏远的神仙庄,有一位8旬老人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病,其家属请许奎民为老人治疗疾病。许奎民背上药箱就去为老人治疗疾病。在回来的途中,由于道路泥泞,许奎民一步踩空,从l0多米高的山坡上滚下来,造成右腿踝关节骨折。 38年,这样的事例有很多。在偏远的山区,群众就医不方便。许奎民就这样在基层医疗卫生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守护着村民的身心健康。凭着一颗执着的医者之心,在腿脚不方便的情况下,他心甘情愿为村民服务。 在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起到了表率作用 自从农村实行新农合制度以来,许奎民积极投入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环境的工作中。他按照乡镇新农合一体化管理制度以及多项要求,规范卫生室资料管理,建立健全消毒及传染病防治制度,按时参加例会,按时上报全村孕产妇、新生儿等信息。 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是农村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对全村的新生儿认真核查,建卡率达到100%。多年来,他所在的称弯村的儿童接种率均在95%以上。同时,他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100%;将本村65岁以上的45位老年人,61位高血压病患者,4位糖尿病患者纳入慢性病管理范围。每3个月,他按时上门随访,为其体检一次。特别是在2016年,称弯村公共卫生的各项工作完成得更为出色,35岁以上高血压病患者应普查人数为230人,实际普查228人,普查率为99.12%;65岁以上老年人年度体检率达到98%;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应检查人数70人,实际检查70人,普查率为100%。 作为一位乡村医生,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为了改变农村群众对疾病“轻防重治”的观念,不管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滴水成冰的冬天,他始终坚持每月巡诊一次,宣传疾病防治有关措施、方法,筑好基层卫生事业的第一道防线。 他拄着拐杖做了38年的乡村医生,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了光荣而又神圣的农村卫生事业。称弯村里的每一条路,他和拐杖一起,不知走了多少遍,是什么原因激励他在困难的情况依然为村民提供诊疗服务呢?原来是因为许奎民有一个始终不变的信仰,那就是为群众解除病痛。 (王正勋 高新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