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新生
他是浪子回头
20岁时,他仍旧无所事事,游荡无度,贪玩不进,人以为痴。一天,他弄了一些瓜果讨好婶娘,岂料婶娘将他臭骂一顿。从此,他幡然悔悟,改弦更张,一心向学,发奋读书,终成一代大家。
他是著名学者
他是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广采博纳,著有《帝王世纪》《年历》《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郡国志》《国都城记》等文史著作。
他久病成良医
42岁时,他患上风痹之症,耳朵聋、关节痛,气息奄奄。于是,他开始潜心研究医学,自我治疗。3年后,他不但治好了自己的疾病,而且编撰《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凭借此书,他成为名医。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名医辈出的时代:前辈华佗被称为外科鼻祖,张仲景被誉为医圣,董奉被赞为杏林神医,太医令王叔和是医家典籍集大成者。而他,被后人奉为“针灸鼻祖”,一点儿也不比他们逊色。
他就是皇甫谧
皇甫谧,字士安,号玄晏先生,汉太尉皇甫嵩的曾孙,主要医学著作为《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此书为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也是最早将针灸学理论与腧穴学相结合的一部著作,在中外针灸学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唐、宋官方的医学教育中,明确规定此书为医学生的必修著作;后代重要的针灸学著作大都是在此书的基础上加以发挥而成。此书传到国外后,同样受到高度重视,日本《大宝律令》明确规定其为学习中医的必修课本。在今天,此书也是学习中医(尤其是针灸学)的必修课本。
此书的命名和卷数,历代记述不一。《隋书·经籍志》记载《黄帝甲乙经》十卷,注曰:“音一卷”;《旧唐书·经籍志》记载《黄帝三部针经》十三卷,皇甫谧撰;《新唐书·艺文志》记载《黄帝三部针经》十二卷;《通志·艺文志略》记载,皇甫谧《黄帝三部针灸经》十三卷;《宋史·艺文志》记载,皇甫谧《黄帝三部针灸经》十二卷,即《甲乙经》;明抄本、医统本均作《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可见,此书全名为《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后人多用简称《甲乙经》。 《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书名“黄帝”是假托古代圣王黄帝之名,使人们相信自己的理论,并示与道家、阴阳家的内在关系;所称“三部”系指此书内容是将《素问》《九卷》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书“删其泛辞,除其重复”集为一部;“针灸”指明该书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针灸科的;“甲乙”二字有编次之意。另外,中医基础理论认为东方甲乙木具有生发欣欣向荣之征,有“使人远离疾病,保持健康”之意;“经”表明该书是针灸方面的权威性经典著作。 现存《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共12卷,128篇。书中把散存于《黄帝内经》各篇类似的内容归纳在一起,“使事类相从”,使人能全面了解针法、针感、禁忌和补泻手法等一系列的针刺问题,使其内容具体化,并对比各书的不同说法,提出新见解,使概念更为明确。一是进一步发展腧穴理论,对十四经穴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归纳整理,将穴位增加到349个,按照头、面、耳、颈、肩、背、胸、腹等解剖部位次序排列,比单纯依照经络排列要显得更加清晰明确,更符合人体经络穴位的分布规律。二是突破了《黄帝内经》中一穴只属一经的惯例,出现了如三阴交等交会穴的记载,这是对腧穴理论的一大发展。三是对349个穴位的位置与取穴方法也都做了具体准确的记述,提高了穴位定位的准确度。四是对每个穴位的针刺深度、留针时间等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与规定,并且具体阐述了误刺禁针穴位所造成的后果,为后世医家确立了规范。 皇甫谧,一个有故事的医生;《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一部有影响的医书。二者交相辉映,引人入胜。书因经典而永恒,人因泽被后世而永生。 (作者供职于武陟县卫生计生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