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精神病医院 杨文宽
期末考试前,部分学生会出现轻重程度不等的考前综合征。轻者影响学生心情,导致饮食、睡眠不佳;重者直接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甚至威胁学生的生命,产生严重后果。 因此,医务人员应该对考前综合征有充分的认识,尽量做到及早发现,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
所谓考前综合征,常见的有以下两种:考前焦虑综合征和考前抑郁综合征。考前焦虑综合征较为普遍,产生原因有担心自己学的知识不扎实;或者是平时学习成绩较差,考不好;或者是平时成绩较好,怕考不出好的成绩,担心老师、家长责怪等。 具体表现:轻者吃不进饭,睡不好觉,学习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即使是在考场上也无法专心考试;稍重者情绪低落,记忆力下降,脑子反应迟钝,兴趣减少,提不起精神,没有食欲,严重影响学习;再重者,会出现自责,比如觉得考不出好成绩而无颜面对老师、父母和同学;若情况进一步加重,则会产生严重抑郁症状,出现自责、自罪,夜不眠、早醒,严重时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甚至感到自己活着是煎熬、是痛苦、是累赘,产生自杀念头或者自杀。 临床观察发现,在到医院就诊的考前紧张综合征学生中,女生占了九成。这可能与女生较为敏感,具有容易向外求助的心理特征有关。另外,重点学校的学生因为父母和自己的期望值都较高,心理压力较大,在心理上也易出现问题。 考前综合征的产生除了与个体的心理素质、心理承受能力以及来自考试和其他相关的外界压力有关外,还与学生对考试的信心和认识有关。 医务人员要了解,提高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非一朝一夕之事,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升学考试,让学生在心理上要允许自己失败,在行动上则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身体情况,制订复习计划,按部就班地进行复习,做好充分的考前准备;还要让学生相信自己的实力,既不刚愎自用也不妄自菲薄,只有这样才能坦然面对考试。 家长也要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考试,不给学生造成精神上的压力;如果学生情绪问题较严重,家长解决不了,也一定不要批评,更不能吵、打、骂学生。此时,家长应该及时咨询心理医生,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必要时可与学生共同咨询心理医生。此外,辅以小剂量药物治疗也是有必要的。 考生如果出现心跳加快、手抖、食欲不振等考前综合征现象,可尝试将双手交叉放在桌面上,闭眼挺腰进行深呼吸,一般节奏为吸气5秒、出气三四秒,连做3次,可有效改善大脑缺氧状态;还可吃些带辣或酸味的食品,刺激食欲;多吃水果和鲜橙汁,宜少吃多餐,不要太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