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姚伟旗 文/图

手术台边的麻醉医生陈玮毅(左一)
小时候,他在医院里看到妈妈穿的白大褂上的精美胸卡,就随口说了一句:“什么时候也能给我一个!”如今,他也有了一个和妈妈一样的印制着自己名字的胸卡——他就是孟津县人民医院的麻醉医生陈玮毅。 面对困境,他主动出击 陈玮毅的故事还得从2012年说起。 在2012年年底,孟津县人民医院新病房楼建成,投入使用后患者的住院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手术间的洁净程度了提升。该院骨科在一些上级医院专家的帮助下,也能够开展一些关节置换手术等大手术了。然而,需要做这类手术的患者不是年龄大就是体质虚弱。由于该院麻醉医师的麻醉经验较少、手术风险较大等,一部分患者就转到上级医院去了,一部分患者选择留在该院做手术,但需要该院请上级医院麻醉专家来进行手术指导。这就增加了患者的负担,也给患者造成了不便。为了扭转这个局面,陈玮毅主动提出到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学习骨科麻醉技术。 苦练技术,力争炉火纯青 在这次外出学习中,陈玮毅参与做了中心静脉穿刺术;掌握了环甲膜穿刺、清醒气管插管、有创动脉血压检测等麻醉专业技能;明白了麻醉工作并非仅仅局限在患者麻醉后没有疼痛感并能做手术,而是需要拥有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熟练运用各种药物,以保证手术安全。学习期间,他及时请教经验丰富的麻醉医师,促使自己的麻醉技术得到很大提高。 学习结束后,陈玮毅将这些技术在科室里推广。如今,孟津县人民医院麻醉科的麻醉医师们已经得心应手,由于麻醉技术的原因外转患者已经成了历史。同时,该院由麻醉医生参与的门诊无痛检查、治疗数量,近几年来也都稳居全县医院之首。 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 几年前的一天上午,孟津县人民医院手术室里,医务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当天10时30分,胃镜室的医务人员再次打来电话:现在,有几位患者需要做无痛胃镜手术,其中一个患者是专程从某医院转诊到孟津县人民医院来做食管异物取出的,需要麻醉医生及时配合! 当时,所有手术间的手术都处在关键时刻,任何一个麻醉医生都不能离开自己的岗位。按照惯例是通知下夜班的麻醉医生重新回到单位加班。可是,当天下夜班的麻醉医生陈玮毅,由于父亲近几天不舒服,早上交完班后,说就要陪父亲去看病。 “陈玮毅是主动赶到医院的!”该院麻醉科负责人说。在看到麻醉科微信群里说“今天,很忙”的消息时,陈玮毅刚刚陪父亲验完血,他很快把父亲送到家,立即赶到医院胃镜室,投入麻醉工作中。手术结束后,陈玮毅发现这个做无痛胃镜下异物取出患者的病历都忘在医院里了,又急忙跑出胃镜室,给患者送去,连科室里备好的盒饭都没顾上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