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 探索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 新乡“对症下药”推进健康扶贫 |
|
(上接第一版) 重度残疾人托养中心 破解因残致贫的新尝试 “这间屋里住的是一家四口,两个儿子都是脑膜炎后遗症患者,母亲患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只有父亲侯德民身体还不错。”在原阳县大宾乡残疾人托养中心的一间宿舍里,这里多摆放了一张双人床,往常只住2个人现在却住了4个人。 据了解,侯德民一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个儿子都有重度残疾。大宾乡残疾人托养中心今年7月成立之初,他们一家人就搬到了这儿——每个房间都配备床、电视机、空调、被子、衣柜,设置有独立卫生间、洗衣机、厨房和餐厅,还有两个护工轮流24小时陪护——这个与大宾乡卫生院门对门、直线距离仅数十米的地方。为了让侯德民更好地照顾儿子、妻子,该中心在宿舍内为侯德民一家安排好了住的地方,每天还管饭。 在大宾乡残疾人托养中心住着的,还有四五个人,他们都是重度残疾人。每天8时30分许,在大宾乡卫生院查房结束的医生毛义强等人就会来到托养中心,为入住者提供量血压、测血糖等服务,进行另一种形式的“查房”。毛义强同时是托养中心的副主任和责任医生。在托养中心,“主任,副主任、财务,医师、护士、护工”的三层组织架构已经成熟,共同为入住人员提供服务。 同样的服务模式,在原阳县靳堂乡奶奶庙村的形式是残疾人托养站。这个设置在村卫生所楼下的托养站,目前辐射周边三四个村子,收住了6名重度残疾人。托养站的二楼,就是该村乡村医生王大志所在的村卫生所,能够随时为楼下的入住人员服务。这里专门聘请的厨师李沁(化名)是个五保户,有厨师的经历,还专门制定了“一周食谱”并悬挂在餐厅门口。为入住残疾人打扫卫生、洗衣服的护理员,也是奶奶庙村贫困户,在这里工作每个月还能拿到1500元的工资。 据介绍,维持托养站日常运营的有国家财政拨款,也有村两委(村党支部委员会和村民自治委员会的简称)协调的资金。目前,靳堂乡正在探索一种新的具有造血功能的残疾人托养模式。“现在入住托养站的重度残疾人大部分都有地,目前大多数都荒着。我们想,是不是可以由村两委出面,把他们的土地流转起来,再把收益用来照护他们;还不够的部分费用,再想其他办法。”相关人员介绍说,通过这种模式,希望探索出能够良性运转的残疾人照护模式,在将来也许能照护更多残疾人。 在新乡,除原阳县之外,延津县等地也在探索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通过对这类人群实行集中照护,解放其家庭成员劳动力,减少“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致贫一家人”的情况,全力破解因残致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