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放到微创 “癌中之王”胰腺癌手术方式演变史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李学民 尹飞飞 文/图

图1

图2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胰腺癌发病隐匿,进展迅速,约60%的胰腺癌患者确诊时已发生远处转移。治疗效果及预后极差,平均中位生存时间仅6个月,5年生存率为1%~3%。因此,胰腺癌也具有“癌中之王”称号。 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 微创技术应用 —— 郑州63岁的黄先生,因尿黄、皮肤黄染来到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就诊,我们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影像学等检查结果,初步考虑胰头占位,与患者家属沟通后建议尽快手术治疗。 患者入院后,我们积极完善术前检查及准备。CT/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胰头区占位约22.3毫米×18毫米,压迫胆管下段,提示胰头癌(见图1)。 我们团队术前经MDT(多学科协作)讨论后,决定首选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2017年11月20日,我们在麻醉手术部的默契配合下,为黄先生实施了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TLPD)。我们根据术前的精确评估,仔细分离患者肝区粘连、保护变异的肝右动脉、裸化主要管道、清扫淋巴结,整块切除了6个相关器官及组织(见图2),在全腔镜下完成了消化道(胰肠、胆肠、胃肠)的重建,术中出血量仅为约200毫升。术后,我们运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患者恢复顺利,术后2周痊愈出院。
———— PD与LPD对比 ————
胰腺癌可发生在胰头、胰体尾部,前者多见,好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胰腺癌进展迅速,具有早期转移的生物学特性,并且早期诊断困难,早期发现率≤3%。其治疗措施有手术治疗、放化疗、介入消融治疗、靶向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目前多采用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 胰头、壶腹部等腹部肿瘤的标准术式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该手术操作复杂、切除脏器多、风险高、消化道重建多及术后易出现并发症,是腹部外科最复杂的手术之一。传统治疗方式多采用开放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即腹部大切口手术,具有显露较好、直视下易控制可能的出血意外、根治效果较好等优点,是目前流行的手术路径;不足之处是创伤较大、一般情况下出血较多、术后恢复慢等。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等各种设备的不断升级与完善,微创外科发展迅速,目前国内大型医学中心已逐步开展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 LPD具有创伤小、失血少、痛苦轻、康复快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LPD又分为腹腔镜辅助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下切除病变组织及相关器官,上腹部切8厘米小口完成消化道重建及移出标本)和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所有操作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后者对施术者的腔镜下精细操作技术要求极高。因此,LPD亦被称为胰腺外科和腹腔镜外科医师心中的“珠峰”手术,特别是TLPD,仅在国内少数大型医院开展。 ———— LPD技术要素 ———— 与国内大型医疗中心比较,我省LPD工作起步较晚,河南省人民医院李德宇教授团队于2016年11月率先开展了我省首例LPD。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自2017年4月开展LPD,至今已顺利完成12例,患者均恢复良好。 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微创外科极为复杂的手术,不可盲从。 开展LPD要掌握六要素:高清腹腔镜、双显示器,良好的器械;配合默契的手术团队(主刀术者、助手、扶镜手、器械护士);精确的术前评估;适应证选择:从易到难;相对固定的手术流程;精良的围手术期管理。 只有掌握了这六要素,才能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缩短学习曲线,顺利完成每一例LPD。 我们相信,LPD终将成为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胰腺癌的首选术式。
—— 专家简介 —— 李学民,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从事普外科专业35年,擅长肝胆胰、胃肠外科疾病的腹腔镜微创治疗,近年来致力于老年腹部疾病的手术治疗研究;主持科研项目3项,主编或著书3部,近年发表学术论文13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