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这批中国援赞医疗队屡获殊荣
河南2018年同步启动医疗卫生机构、护士电子化注册
一项新兴职业培训落户河南
这家精神专科医院有了医务社工岗
安阳肿瘤专科联盟成立
神奇的CAR-T细胞技术:肿瘤精准靶向治疗的新突破
1
11 1 2017年12月16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这批中国援赞医疗队屡获殊荣
 

本报记者 常 娟

    2016年4月,28名河南医务人员走出国门开始援赞比亚征程;今年5月,他们功成回国。今年8月,中央电视台慈善之夜大型公益性文艺晚会播出,他们获评慈善群体。在回国之前,他们受邀参加赞比亚“五一”国际劳动节庆典;赞比亚劳动部部长为他们颁发“五一劳动奖杯”,每位队员获得“五一劳动奖章”,这是中国援赞医疗队40多年来首次获得此类奖项。赞比亚卫生部授予他们“健康大使”荣誉称号,每位队员还获得了荣誉证书;一年的援赞周期,他们被赞比亚8家媒体报道、国内15家媒体报道了125次……
    他们是中国援赞比亚第十八批医疗队,也是河南省改革援外机制后派出的第一批援赞队伍。该医疗队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苟建军带队,所有队员均来自三级甲等医院,专业涵盖骨科、神经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麻醉科、消化内科、心内科、超声科、影像科、心电图专业、中医科等。
    这批援赞医疗队的动人故事很多,让我们来选看几则。
“援”是手段,“授”是目的
    今年3月7日,通过远程连线,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刘献志向赞比亚利维·穆瓦纳瓦萨医院的中赞医生直播了摘除患者颅内血管瘤的手术。这是中赞首例微创手术直播,它颠覆了一直以来的手术观摩学习方式,打破了时空限制,让赞比亚医生在当地就可以“现场”学习手术,节省了学习成本,提高了学习效果。由于医疗水平有限,当地医院现在还不能展开这种微创神经外科手术,但通过手术直播,赞比亚医生了解了微创手术的思路和操作方法,了解了新的医学理念,这有利于微创技术在赞比亚的发展。
    而这只是“中赞远程医疗会诊中心”成立后远程医疗会诊和直播教学中的一次。中国第十八批援赞比亚医疗队在赞比亚援建的“中赞远程医疗会诊中心”是援外医疗工作的一项创新举措,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中国的医疗资源用来弥补赞比亚缺医少药的医疗现状。该会诊系统投资40余万元,是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利维·穆瓦纳瓦萨综合医院合作的第一个项目,也是赞比亚省级医院中建立的第一个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该会诊中心成立后,利维·穆瓦纳瓦萨医院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每个月都会进行两次远程会诊。通过这种方式,当地医生可以向中国医生请教疑难杂症的解决方法,为患者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事实上,推进学术交流和“师带徒”工作,提高受援医院的医疗业务水平,培养一支赞比亚本土高水平医疗队,是中国医疗队的一个重要目标。为此,中国医疗队制订了授课计划,内容以专业的技术前沿和进展为主,激发受援医院医生探索新技术、新业务的积极性。
让华侨华人感受来自祖国的温暖
    “有病找中国医疗队,他们全天候接待侨胞,还免费提供诊疗服务。”这在赞比亚华侨华人圈里已形成良好的口碑。不过,在中国援赞比亚第十八批医疗队到来之前,华人如果得了重病在其他医院住院,中国医生也只能提出诊治意见,直接参与治疗是不可能的事情。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教授周辉打破了这一现状,成为到受援医院以外的医院参与救治华人同胞的第一人。 (下转第二版)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