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三版:洛阳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维护医疗卫生公益性 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洛阳市中心医院恢复公立医院属性
马卫娜:用爱抚慰患者的心灵
洛阳两家医院结成共同体 合奏惠民曲
图片新闻
洛宁县妇幼保健院病房楼开工建设
普及健康知识 守护精神家园
1
11 1 2017年9月14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普及健康知识 守护精神家园
 

普及健康知识 守护精神家园
——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专家“以案说病”系列之四

抑郁好发于秋冬季节
□刘淑红

    案例:8月初,美国知名电动车及能源公司特斯拉的首席执行官兼创始人马斯克自诉:可能“抑郁了”;接着,网络上流传歌手阿杜“疑患重度忧郁症”,紧张得经纪公司忙辟谣。
    研究人员发现,情感性精神病随季节变化,发病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抑郁好发于秋冬季节。秋冬季节太阳照射时间逐渐缩短,人们的大脑活动和行为方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由于人体的生物钟不能适应秋冬季节日照时间缩短的变化,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从而造成了情绪与精神状态的紊乱。
    季节性抑郁症患者一旦负面情绪得不到有效宣泄,往往容易走极端,直接影响工作、学习和社会功能。季节性抑郁症主要见于情绪起伏比较大、不善于沟通的人群。
    从临床上看,季节性抑郁症的护理与治疗同样重要。秋冬季节抑郁症护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增加日光照射和户外散步、倒走的时间。2.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光线充足,最好将室内的灯管换成白色。3.将患者安置到护理者易观察到的休养环境,引导患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睡眠,同时多发现自身优点、多肯定自己的成绩,不妄自菲薄。4.护理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足够的细心,应及时开导患者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对消极情绪较重的患者,要做到重点看护,这也是重度抑郁症的护理要点,尤其是在夜间、凌晨、午睡、饭前和节假日等时段,要特别注意防范、细致看护。
    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同时坚持遵医嘱服药,多数患者都可以摆脱秋冬季节抑郁症的困扰,得以恢复。
    (作者系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五科护士长)

 

心病还要用心医
□王世伟

    案例:日前,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播出了海南省海口市14岁孝心少年曾弘祥,细心照顾、帮助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恢复自理能力的感人故事,引起大家关注。
    这是一则很暖心的报道,其实也是一篇很实用的精神病患者陪护心得。
    为了帮患精神疾病13年的母亲恢复自理能力,细心的曾弘祥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计划”,包括每天让妈妈抄一篇文章、带着妈妈去买菜、让妈妈参与做家务、教妈妈学会煮饭、陪妈妈到操场散步等,并且会在一旁不断鼓励“不急、慢慢来,您可以做好”……
    这从临床护理角度考量,是有理论依据的,并且从实际效果看也蛮不错的:曾弘祥的妈妈从以前的“添乱”,到现如今可以“帮忙”。
    曾弘祥这位“最美孝心少年”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一个破碎的家庭,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精神病患者护理“活教材”。
    作为心理疾病,精神病护理自然要从心理护理着手。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心理安抚。亲人、朋友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该主动关怀精神病患者。
    精神病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病,家属需要逐步适应自己的新角色,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除了医疗护理外,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患者的体力、兴趣与专长,为其安排适宜的、轻松愉快的娱乐活动和简易的手工劳作,并随时给予精神鼓励、耐心辅导,提高患者的兴趣,引导其改变思维心境。比如,安排患者看电视、电影、文艺演出,散步、看画报、清洁环境等,使患者转移病态思维和放松思想情绪,感到自己有胜任工作的能力。
    (作者系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九科护士长)

 

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马卫娜

    案例:在当今网络社交圈里,“老人”这个群体的画像,既清晰又模糊,有很多一言难尽的关键词:广场舞、逼婚、“催生”、保健品、盲从、“老人变坏”……老人真实的精神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人老了性格会发生变化吗?如何区别老年良性健忘和痴呆?
    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随着年龄增大,由于大脑机能退化,行动范围锐减,可能导致老人性格、情绪、行为方式等改变,表现为焦虑、孤独、抑郁、疑病、失眠、痴呆等,并随躯体疾病的变化而轻重不等、变化不定。更年期障碍指在既往无精神病史的情况下出现的更年期精神异常,主要表现为更年期情绪障碍(包括更年期抑郁和更年期焦虑,可伴有更年期综合征的特点)和更年期偏执状态。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良性健忘指老年人有健忘症状而缺乏痴呆临床证据,是一种正常或生理性非进行性大脑衰老表现。
    痴呆记忆力障碍主要表现为学习新知识困难、不能贮存和保存记忆;而良性健忘主要表现记忆再现过程不能自如从记忆库提取已贮存的信息,总的智力功能无损。
    为此,老人应注意:积极预防和治疗躯体疾病,这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保持愉快的情绪;正确对待逐渐淡出生命舞台中央的现实;坚持看书读报,通过学习,推迟心理活动衰退;培养兴趣和爱好,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注意合理膳食,戒除不良嗜好。
    (作者系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七科副护士长)

 

美好生活从“心”开始
□徐琳琳

    案例:日前,1000多名精神卫生从业者参加第十届全国心理卫生学术大会,大会特别安排了“抑郁症——不仅仅是心境障碍”的研讨会;约600人参与的首届中美潇湘精神心理高峰论坛在湖南长沙举行,该论坛设置了儿少精神心理专场。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表明,2015年,全球抑郁症患者超过3.2亿人,2005~2015年,抑郁症全球患病率增加了18.4%。中国目前抑郁症患者超过4000万。与高发病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就诊率不足10%,90%以上患者没有接受专业的治疗。抑郁症就诊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认知率低,进而导致早期发现和治疗率偏低,延误了治疗时机。
    人们经常爱说:“××要从娃娃抓起。”研究表明,精神病的发病高峰集中在青少年与成年早期。青少年是精神疾病的高危人群,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突出。我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而美国的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医生有近8000人,我国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儿童青少年精神科医生只有300~500人,加上经成人精神科转岗的、儿保系统的医生也不足1000人。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特别强调“促进心理健康”,加强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当前,我国心理健康事业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父母“高压”教育、不良的沟通方式等,都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父母要学会正确处理、调节情绪,学会耐心、平等地与孩子沟通,建立温情、融洽的家庭关系,缓解孩子的焦虑,避免对孩子的过度控制,多鼓励孩子参与社交,参加文体活动。
    (作者系洛阳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十科护士长)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