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笑一步颠
【案例】
上午,正是检验科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突然,临床医生打来电话质问一个患者的血常规检验为什么昨天的结果和今天的相差这么大?尽管患者输了血,也不至于升得这么快啊! 结果前后不一!患者还输血了! 这消息如同一颗劲爆的炸弹,炸得我们心律不齐。我们赶紧找原始血样、原始单子,查找原始记录。 翻看前一天的记录,昨天值班的同事还复查了一遍,两次结果差不多,因为化验单上写着消化道出血,同事便没有打电话询问临床医生。当然,每天的标本量那么大,只要检验结果和诊断对得上,我们也不可能每个都复查啊! 今天的结果可以肯定没问题,那么,难道真的如临床医生所言,昨天拿错标本了? 联系了昨天值班的同事,同事表示肯定没有问题,而且翻看LIS系统(实验室/检验科信息系统)患者信息接收时间,这个时间段前后只有这么一个患者,应该也不存在做错标本的情况,于是再次打电话给急诊科:我们这边确定结果没问题,你们抽血时有没有问题?患者抽血的时候有没有输液?是不是还是输液侧胳膊抽的血?没有?那你们为什么要复查血常规?不是因为对昨天的结果有疑问吗?有疑问那为什么要输血?昨天怎么不及时复查…… 事后,接电话的同事询问了当天值班的护士,护士承认是在患者输液时抽的血,而且由于血管不好找,是在输液侧抽血。
【分析】
一、检验科只见标本不见人,一向独立于临床之外,不能和患者直接交流,这就导致检验科很难了解患者的情况。发现异常结果时,检验科一般都是在原有的标本上重复检验。重复性虽然很好,但并不能就说明检验结果准确。 以这例临床输液后采血病例为例,因为结果和诊断符合,重复检验结果再次吻合,检验科工作人员便忽略了患者抽血时的状态,“单纯”以为患者病情加重,发出不符合临床的检验结果误导医生判断。 二、临床医生和检验科工作人员缺乏交流,面对检验结果与病情不符合的情况,临床医生应该及时和检验科工作人员沟通,如果坚信自己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可以质疑,大胆说“不”,甚至可以重新抽血,要求检验科重新检验。 三、重要的事情多“啰嗦”一遍:血液标本严禁在输液、输血的针头处或同侧肢体抽取。如果是急诊样本或输液中需要进行即时监测的项目应在对侧肢体采集血液标本。 输入的液体中含有被检成分的项目,如蛋白质、电解质等,一般推荐最早在输液结束1小时后采血,同时还要遵循在输液对侧胳膊采血的原则。
【结论】
这是一例临床医生、护士和检验科缺乏沟通造成的案例。 临床医生不能只下医嘱,而不考虑患者的当时状况;护士也应及时向医生汇报抽血时的特殊状况,比如正在输液、刚输过脂肪乳、正在补充电解质等。同时,因为临床护理工作人员流动量比较大,检验科最好定期对临床护士进行相关采血知识的培训,多管齐下,争取降低不合格标本送检率,为临床提供更准确的分析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