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带头人 德艺馨四方 ——记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姜宏卫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梁 靓

姜宏卫(右一)和来访专家在一起 张颖裕/摄
他叫姜宏卫,今年43岁,现任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联合博导,内分泌科学术带头人。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卫生计生系统表彰大会上,他和全国689名同仁一道,被授予“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 姜宏卫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毕业的内科学博士,1994年7月参加工作;199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4年,被评为“洛阳市特优名医”。 8月28日上午,当我们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见到他时,怎么也想不到,温文儒雅的他,竟然积极报名参加了中国援助非洲医疗队,要去赞比亚医疗援助一年。 “对外援助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世界和平、保障国家安全、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姜宏卫说。今年,他积极报名参加中国援助非洲医疗队,要为祛除非洲民众病痛、增进中非传统友谊做出贡献。 不仅如此,近20年来,姜宏卫的会诊足迹遍及洛阳的九县六区;在个人网站为国内各地患者解疑释惑,访问率超200万人次。 我们了解到,作为该院内分泌科的学术带头人,在姜宏卫的带领下,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从最初的20张病床发展为3个病区150张病床,并相继开展“SAP(重症急性胰腺炎)”“负压吸引”“岩下窦采血鉴别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依赖库欣综合征”“MIBG(一种胍乙啶衍生物)诊断异位嗜铬细胞瘤”等多项新技术。 2014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香美合作,建立起基于糖尿病肾脏疾病防治的基础临床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糖尿病肾病研究院士工作站;2016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申请成为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并建立起洛阳市第一个专业内分泌实验室——洛阳市内分泌遗传代谢重点实验室。 “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姜宏卫说。在内分泌科飞速发展的同时,他们还同妇产科、神经外科、眼科、泌尿外科、胸外科、核医学科、病理科、影像科联合成立多个专病组,包括糖尿病强化治疗小组、糖尿病足专病组、甲状腺疾病专病组、性腺疾病专病组、垂体肾上腺专病组、代谢性骨病专病组、尿崩专病组,使许多疑难病、少见病、难治病患者得到诊断或治愈。 科研达人,名不虚传 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有很多科研达人,姜宏卫就是其中的一个。 据介绍,姜宏卫在攻读硕士、博士期间,其博士研究课题就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资助,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Diabetes》(《糖尿病》)上,并被多家国际权威杂志引用。2011~2017年,其多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项基金资助。其研究课题包括: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合作开展的中国成人自身免疫糖尿病诊断与治疗优化研究(系列研究之一:中国医院就诊糖尿病患者疾病谱构成研究)、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基于新一代基因测序技术的遗传病检测及转化”、同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合作开展基于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LADA(成人隐匿性免疫性糖尿病)优化治疗方案、同加拿大曼托尼大学建立合作项目“革新性糖尿病运动教育管理模型研究”、参与全国性“整合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症调研和干预项目”等。同时,2017年,他还担任江西省、浙江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10年来,姜宏卫共发表学术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4篇,中文论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9篇,著作2部;主译《内分泌疾病百科全书》、参译《威廉姆斯内分泌学》;相继获得第七届洛阳市优秀青年科技奖、第十届河南省青年科技奖、第十一届洛阳市十大杰出青年、河南省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青年科技领军人物等荣誉。 作为洛阳市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姜宏卫连续多年多次组织举办全国性大型学术活动,多次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洛阳讲学,和内分泌及相关专业的医疗卫生人员一起,共同促进学术交流,促进地区医疗水平的整体提高,备受大家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