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 可查看PDF版
|
|
发展理念、发展思路、政策举措、体制机制、学术理论5个创新驱动中医药强省建设 |
|
本报记者 索晓灿
到2020年初步建成中医药强省,到2030年实现建成“体系健全、机制高效、产业领先、学术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的中医药强省的总目标。在8月5日省政协召开的中医药创新发展座谈会上,河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中医管理局局长张重刚总结了全省近年来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的突出成绩,并提出“体系健全、机制高效、产业领先、学术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的中医药强省建设总体目标。 7月19~23日,住豫全国政协委员组队赴陕西、甘肃调研;7月31日~8月4日,他们赴郑州、开封、南阳等地,围绕“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和“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的主题进行专项调研。此次座谈会,是两次调研活动结束后的总结会。 借鉴经验 摸清家底 调研组在陕西和甘肃调研期间,实地调研了两省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中医药文化建设、中医药走出去等情况,并召开座谈会,听取两省政府、政协及省直有关单位对当地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整体介绍,认为两省在中医药振兴发展方面有很多创新做法和先进经验值得河南学习和借鉴。 河南是中医药资源大省,特色独具,发展潜力巨大。《河南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明确提出“以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为目标”,这已经成为全省共识。 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这句话掷地有声:河南强力推进中医药优先发展战略,弘扬仲景文化,实施“五大提升工程”。截至2016年年底,全省共有中医医院495家,开放床位66481张,从业人员9.2万人…… 在南阳、开封、郑州等地调研期间,调研组详细了解了全省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现状(包括中医药机构、人才、队伍、专科、教学、科研,中药生产、加工、流通、使用、制剂、品种等),全省中医药传统文化、传统知识和诊疗技术的传承、保护、抢救和整理情况,并就如何解决瓶颈制约、整合资源优势,落实《河南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进一步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等,进行了详细了解。 通过调研,调研组在中药生产企业、省级公立中医医院、市级公立中医医院、民营中医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都发现了很多值得梳理、总结和推广的亮点和好的经验。 郑州市中医院中医药治未病、开封市中医院中医养生产品的开发、南阳市对中医药发展在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等,均为中医药事业的全面繁荣创造并积累了宝贵经验。 着力5个创新 有为才能有位 张重刚在座谈会上介绍,全省近年来对于中医药事业的投入持续增长,多项工作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中医药强省,到2030年实现建成“体系健全、机制高效、产业领先、学术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的中医药强省总目标。 对于如何落实《河南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2016~2030年)》,实现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张重刚结合全省情况及调研成果提出,要在5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发展理念创新,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二是发展思路创新,落实“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方针,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各级政府把中医药振兴发展纳入各项规划。三是政策举措创新,充分借鉴陕西、甘肃等省份和南阳、开封等地市在发展中医药方面的先进经验,推动出台具体的举措。四是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党委重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推动中医中药协同发展、中医药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中医药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把中药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产业发展助推中医药强省目标的实现。五是学术理论创新,在中医药行业内部树立“有为才能有位”的理念,加强在理论、学术、技术方面的创新,推动中医药产、学、研相结合,通过传承创新发展使河南真正成为中医药强省。 此次调研及座谈会的成果将由河南省政协办公厅、农工党河南省委、河南省中医管理局、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河南中医药大学5个单位和部门抽调人员成立调研报告起草组,形成高质量、有分量、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