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 旸
8月1日14时4分,郑州市绵密阵雨下的舒爽感觉被一通打进郑州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的呼救电话所打破——“120,我这儿有一位80岁的患者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你们快来!”一位女性的呼救声音急切。 接听电话的调度科值班班长马达,立刻判断这可能是一位脑卒中患者。“时间就是大脑”,需要实施急救、需要移动卒中单元支持! 第一时间的急诊呼救 同时,中国第一台移动卒中单元紧随河南省人民医院急救站的急救车辆迅速出动,开始了一次与时间的赛跑!30分钟不到,移动卒中单元搭载着河南省人民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脑血管病治疗小分队,赶到了距离8.6千米外的80岁患者徐某身边,随即展开治疗。 移动卒中单元 顺利接诊到首例患者 据带队执行此次脑卒中抢救的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主任医师朱良付介绍,此次抢救行动是中国第一台移动卒中单元首次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溶栓抢救,在脑卒中急救中具有划时代意义。这次启用的中国第一台移动卒中单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脑卒中专用抢救车,车上装备有移动CT和一系列床旁快速检测抢救设备。 以往的脑卒中抢救是急救车接到患者后飞速赶回医院,而这次脑卒中抢救小组接到患者后没有掉头回河南省人民医院,而是飞快地展开了一个现场脑卒中抢救,迅速问病史及查体后患者被运上移动卒中单元、做急诊头颅CT和快速检测血液结果,朱良付在CT扫描的同时评判结果并做出溶栓决策,快速有效地交流,迅速获得了患者和家属的知情同意。从见到患者到溶栓药物进入患者血管,仅用7分钟! 紧张的车内救治和转运 之后,急救小组开始迅速将持续接受治疗的患者平稳地转运至河南省人民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开展后续治疗。而这一次“零DNT(患者到达急诊至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等待救治的患者,再次刷新了中国脑卒中救治纪录。 (下转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