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位医务人员都是自己的管理者 □杨福娜
我平时对管理书籍涉猎较少,因为一方面觉得管理很遥远,不是我个人的事;另一方面,我对这些书引用的国外一些事例是否符合国内实情,持怀疑态度。前不久,我阅读了《精益医院——世界最佳医院管理实践》(以下简称《精益医院》)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其实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是自己工作领域的管理者。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精益医院有以下5个特征:首先是持续改进,这是始终贯穿于精益管理的一个理念,是精益管理的强力工具;第二个是不问责,当问题或差错发生时,领导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怪罪当事员工,而是考虑员工为什么会出现问题,是不是设计或系统有问题?第三,当问题出现时,还要深入地剖析问题本质;第四是员工培养,精益医院始终把员工放在第一位。最后是注重上报文化的建立,在精益管理中,所有员工都不会掩盖问题,反而发现问题后会反映给领导,大家一起积极想办法解决。 本书介绍了很多精益管理的理念、方式和方法,我把它总结为3种精神:设计精神、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设计精神。设计既是一种跨领域的学科,更是跨领域的思维方式。作者认为,“无谓的行走和浪费的动作并非由个人造成,而是由设施布局不完善和系统设计不力所致”,“大多数医疗过失不是因个人的粗心大意或者某特定群体的行为而产生的,这不是某一个人犯错的问题。更普遍的是,错误的系统、流程,还有导致人们犯错或未能预防错误发生的条件导致了错误的发生。”试想一下,有些门诊患者抱怨就医不便,是不是由于门诊各部门布局设计不合理,造成患者挂号、就诊、缴费、抽血、化验等方面不方便?病房物资存放地点的不同,会不会造成病房护士取物、用物的行动浪费?如果在用药治疗的时候能够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的工作流程,相关不良事件不就能够避免吗? 创新精神。创新是什么?创新是不是都是新东西?其实用新思维对周而复始的常规工作进行改进也是一种创新。福特汽车公司借助工业化、流水线,打败了许多以作坊式生产的汽车业主,最先领跑于汽车工业;通用汽车公司又在规模化流水线基础上,通过细分市场,找到了打败福特的新手段;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学习了现代化生产方式,产生了更先进的人文化创新模式,重新打破了汽车市场格局。具体到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做雾化治疗,用鼻吸好还是用嘴吸好?中心静脉导管的封管方式、封管液选择、不同注射器产生的压力等问题,都需要护士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利用科学方法、理性思维、循证观念进行观察、改进和更新。 工匠精神。精益医院是一个以人员和人员发展为核心的整体系统。这是一个细节制胜的时代,医院要想发展,要想成就卓越,就必须要求全体员工在细节上做到精益求精。所谓工匠精神,首先就是热爱自己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带来的钱财和荣誉。在匠人眼里,他们从不跟别人较劲,只跟自己较劲。 回头看,医院已经走上了“精益”的旅途,比如笔者所在医院,库房、抢救车、治疗室和办公室的“5S”现场管理(常整理、常整顿、常清扫、常清洁、常自律);应用品管圈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降低头颈部放疗患者急性皮炎发生率、降低食管癌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提高病房管理规范率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成效,由大循环带动中循环,继而带动小循环,持续提升服务能力,逐渐形成了“自下而上、自发主动”参与医院品质管理的文化。 当然,刚开始,医院部门和员工通常会经历一个抵触、恐惧和感到压力的过程,人们对于精益管理的接受度往往不会太高。然而,当精益管理真正成为医院文化,与医院每一位员工融为一体之时,将会是一种非常愉悦的体验。因为在这种体系之下,工作流程顺畅,成本浪费降低,患者就医体验良好,员工工作高效。 总之,精益管理是一段无尽的旅程,使领导者与管理者有机会接受并发掘流程的不完美,意识到任何出色的工作都有提升的空间,从而能够通过改进组织管理方法,运用一些精益管理手段,形成一个杜绝浪费、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总之,在精益管理者的眼里没有完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肿瘤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