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六版:乡村视角
 上一版    下一版  
播善行于杏林
连心桥
乡村医生心中的纠结
基层计生
多科室合作 保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母子平安
1
11 1 2017年7月2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播善行于杏林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王爱荣 杨延玲 文/图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王爱荣 杨延玲 文/图

    马东阳是孟津县公疗医院的一名医生,曾连续3年获得孟津县中医业务技术竞赛第一名,是2009年全省中医晋升副高职称考试中的全省第一名,是“洛阳市中医十佳英杰”“孟津县优秀拔尖人才”“洛阳市劳动模范”,被同事们称为“获奖专业户”。7月21日,我们专程来到这家医院,对其进行了采访。

    “您的病能治好”,这一句话让患者吃了“定心丸”。
    今年53岁的马东阳从医已33年。33年来,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用药因人因病因时而定,注重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的辨证施治方法。面对患者,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您的病能治好。”患者一听就如同吃了“定心丸”。
    孟津县的郭先生是对马东阳这句话感触很深的患者之一。郭先生年轻时仗着身体好,饮食上不注意,生冷不忌,慢慢落下了泛酸、胸闷、食欲不振的病根;多年来,四处求医,仅胃镜检查就做了四五次。吃过药、输过液、住过院,可病情仍然不见好转。当绝望的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马东阳时,马东阳认真检查后对他说:“您的病能治好!”马东阳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为其疏肝理气、健脾和胃,逐步进行调理。今年春节前,郭先生专门带着儿子,给马东阳送来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医德高尚,妙手回春。”
    白鹤镇鹤南村的蔡秋琴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不能走、不能坐,只能躺在床上,一动就疼痛!不管是大医院还是小诊所,只要听说哪里医生治得好,蔡秋琴就去哪里就诊,可是病情仍然不见好转。后来,经人介绍,蔡秋琴来到了孟津县公疗医院就诊。马东阳为其望、闻、问、切后,开了5服中药。患者吃了3服后,竟然能够起床坐十几分钟了。这是她患病之后第一次坐起来,一家人都很高兴。马东阳根据其病情不断调整药方,患者服用20服药之后,痊愈了,行走自如。
    “只有在患者身边,我才能找到生命的根……”
    “马东阳是医院的名片之一!”孟津县公疗医院负责人说。从医30多年来,马东阳深深扎根基层,用热心、爱心、细心服务患者,一些很难治愈的疑难杂症,在他这里只需要较少的药费就可治愈。他以患者为中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开价格低廉的药,让患者少花钱,而且药效显著,这使患者感到很温暖。他真正把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仁、和、精、诚”的价值观有机结合起来,让患者心里踏实。
    同事们回忆说,去年秋季的一天,午饭时,城关镇一位患者家属给马东阳打电话:“我父亲患有冠心病、心脏功能不好,已多次住院治疗,效果不好。我从朋友处听说您的医疗技术好,可是,由于我父亲行动不方便,想让您来家里给他诊治疾病,您能来我家吗?”马东阳听后立马起身前往患者家里,细心为患者诊治;开完药方后,他起身告辞,家属想给他100元钱表示感谢,被他婉言谢绝。类似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采访最后,马东阳发自肺腑地说:“我是医生,只有在患者身边,我才能找到生命的根,才能够感受到生存的价值和意义;患者早日康复是我最大的心愿。”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