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基层卫生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八版:乡医课堂
 上一版  
常见面部神经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多发性抽动症的中医疗法
“善恶难分”的对乙酰氨基酚
辨证论治恶心呕吐
糖尿病患者食用木糖醇也要谨慎
1
11 1 2017年7月13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辨证论治恶心呕吐
 

□郭俊田

    恶心与呕吐是由胃气上逆而致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脾胃。胃为水谷之海,容纳饮食,胃气以下行为顺,饮食不当则伤脾胃。若外感风、寒、暑、湿或者受不良气体的刺激,胃内的液体和没有完全消化的食物就会随着胃中上逆之气从口中吐出,导致恶心呕吐。在临床症状上,恶心与呕吐总是同时发作。笔者认为,恶心是呕吐的前兆,而先恶心后呕吐者较多;也有恶心而不呕吐者,其恶心、呕吐、干呕的病变部位均在胃部。脑膜炎、脑脓肿、脑肿瘤、脑外伤等引起的呕吐,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范围。
外感暑湿之邪恶心呕吐
    暑湿之邪内伤脾胃,或秽浊之气致胃失和降而发生恶心呕吐,身困严重而疲倦,胸胁痞满不思饮食,或兼微恶风寒发热,脉浮缓或濡数,舌苔白,薄腻。
    治则:解表祛暑化湿,和胃止呕。方用藿香正气散加减。
    方药:广藿香15克,香薷15克,白芷12克,全紫苏12克,土炒白术12克,云苓20克,白扁豆20克,陈皮12克,半夏12克,川厚朴12克,砂仁12克,代赭石12克,甘草12克,生姜15克。水煎3次,混合后取澄清液。早、中、晩饭前服药。
饮食停滞恶心呕吐
    饮食不节,暴食暴饮,或过量食用生冷及不洁食物。积滞停留不化,而致脘腹胀痛,厌食心烦,进食后恶心呕吐更严重,腹胀嗳气,气味酸腐。脉沉滑有力,舌苔厚腻。这是因为积滞停留,胃失和降,浊气不能下行而上逆,引起恶心呕吐。
    治则:消食导滞,和胃降逆。方用保和汤和枳实导滞汤加减。
    方药:炒山楂30克,神曲15克,半夏12克,云苓15克,陈皮12克,炒莱菔子15克,木香12克,槟榔12克,青皮12克,炒枳实12克,大黄10克,甘草10克。水煎后取澄清液1200毫升,每次300毫升,每天服药4次。
胃肠郁热恶心呕吐
    发病急,病程短。因饮食不当,不能进食,无腹胀痛,或高热后遗留低热而呕吐,体温37.5摄氏度左右。口唇干燥欲饮,饮水即吐,吐后欲饮,饮后再吐,心烦不安,精神萎靡,大便干,排便困难。尿少而黄,脉数,舌苔薄黄而燥。这是因为热邪与肠内糟粕互结,胃气不得下降,浊气上逆而致恶心呕吐。
    治则:通腑泻热,降逆止呕。方用小承气汤加味。
    方药:大黄15克,川厚朴12克,枳壳12克,黄连10克,生地黄15克,麦冬12克,石斛15克,藿香12克,竹茹15克,代赭石15克,琥珀10克,甘草10克。水煎3次,混合后取澄清液。每次约20毫升,每10分钟服药1次。
脾胃虚寒恶心呕吐
    患者久病虚弱,起病缓慢,病程较长,食欲不振,有时腹胀,喜温怕冷,呕吐清水,早晨恶心呕吐严重,四肢不温,身困疲乏,面色苍白,大便溏薄。脉沉细无力,舌质淡,苔白。这是因脾胃阳虚不能通达四肢所致。
    治则:温中健脾止呕。方用六君子汤加减。
    方药:太子参或党参10克,白术15克,云苓20克,山茱萸15克,炙黄芪30克,炙甘草20克,陈皮12克,吴茱萸10克,半夏12克,生姜10克,砂仁12克。水煎3次,混合后取澄清液。每天服药3次。
胃阴不足恶心呕吐
    初病高热,损伤胃阴,热退后,阴津迟迟难复,导致久病体弱,病程较长,形体消瘦。呕吐物少或干呕,口燥咽干,不欲进食,大便少而干,脉沉细,舌质红,舌面光滑无苔。这是因为久病伤阴、胃阴不足、胃失濡润所致。
    治则:滋阴养胃,降逆止呕。方用麦冬汤加减。
    方药:麦冬15克,太子参12克,山茱萸15克,金石斛15克,山药15克,白扁豆20克,炙甘草20克,竹茹12克,生地黄12克,玉竹15克,代赭石10克,琥珀10克。水煎3次,混合后取澄清液,分次频饮。
    (作者为西华县人民医院老中医,从事中医工作60多年,擅长应用中医疗法治疗疑难杂症,著有《杂病论治》《越千玉壶金方》《郭俊田医案》等书)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