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妇产科医疗团队

医生认真实施手术
本报记者 杨 须 通讯员 秦 宁 校丽娟 文/图
“哪怕有一丝希望,我们都不会放弃!”让河南弘大医院妇产科主任曲丽君如此坚定地说出这话的,是一名怎样的患者呢? 3个月前,40多岁的李女士查出患有多发性巨大子宫肌瘤、输卵管囊肿、宫颈囊肿。急需手术治疗的她在当地多家医院求医,均被拒绝,理由是“心脏病手术后风险太大,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寻医无门、濒临绝望的一家人经多方打听,辗转来到了河南弘大医院。 经诊断,李女士的情况比医生想象的还要棘手:几年前做过剖宫产手术,患有精神分裂症十余年,一年前做过先天性心脏病修复手术。此次李女士的心脏超声检查发现: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心功能二级,心电图显示房颤。 “这样的心脏状况随时可能突然发生心衰,那样患者将面临猝死的危险,更不用说接受手术了!”曲丽君说。挣扎与顾虑并存,但是本着“让患者安心,让患者放心”的服务理念,曲丽君决定冒险一搏。
让患者安心 多科室联手迎战棘手手术
在全面分析了李女士的病情后,大家确认腺体瘤、输卵管囊肿巨大,且瘤体内有大量液体,并压迫输尿管、膀胱等多个脏器。 几个关键的技术难题摆在了参与会诊的医生面前:首先,这台看起来并不复杂的妇产科手术风险到底有多高?手术治疗虽然是解除患者疾病的唯一选择,但患者极有可能出现术中大出血、心脏手术后左心房壁上可能会存在微血栓而引发肺栓塞风险、出现房颤等,甚至导致患者下不了手术台;手术同时需要心外科、妇产科、超声科、麻醉科等多学科的密切协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其次,手术如何做?是采取硬膜局部麻醉还是全身麻醉?腰硬膜局部麻醉将会刺激并激发患者精神异常这颗“定时炸弹”;而全身麻醉下3个部位的手术一次完成,对麻醉技术要求高,且子宫后壁瘤体位置深,边界不清,剥除难度大,术中会有大量液体进入患者体内,这就增加了危险,患者随时都可能猝死。 病情并不复杂,风险却异常大。但如果不为患者做手术,作为医生,良心上又深感不安。 怎么办?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心脏外科主任丁军和曲丽君两位科室主任一致选择了承担风险:两个科室医生联合进行同台手术。以心外科专家为主导,确保患者心率平稳及麻醉安全;妇产科医生负责开腹切瘤。 6月27日,在心脏外科医生对患者进行了充分的手术耐受调理治疗后,丁军和曲丽君再次认真讨论手术方案,核实术前准备工作,协调各科室部门间的衔接,力争手术万无一失。
让患者放心 医生夫妻意外同台手术
6月28日9时30分,河南弘大医院三楼5号手术室里,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拉开了帷幕:手术室护士严格执行各项核查制度,建立静脉通路,动静脉穿刺,摆放手术体位;9时50分,从当日凌晨两点半开始,接连为两台手术进行麻醉的麻醉科副主任宋红伟顺利为患者实施麻醉;丁军和心脏外科医生张文宇密切关注患者心率、入液量及进行手术辅助等;曲丽君和妇产科医生张晓燕迅速为患者实施手术。 医生依次切开患者腹壁各层,止血,进入腹腔,可见部分肠粘连,分离粘连处。探查发现,宫底后壁左侧有一个肿物,质地软硬相间,考虑为子宫肌瘤;左侧输卵管系膜处可见一个囊肿,占据大半个腹腔,压迫子宫、膀胱偏离正常生理位置。丁军、曲丽君小心翼翼,完整麻利地剥离了输卵管系膜囊肿。 紧接着,医生开始处理多发性子宫肌瘤。在挖除七八个小一点儿的肌瘤后,手术团队开始剥除子宫后壁腺体瘤。由于瘤体位置深,手术暴露困难,且瘤体内有液体、病灶边界也不清,给手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丁军、曲丽君、张晓燕、张文宇密切配合,冷静面对挑战:手术刀在子宫底后壁偏右侧做一纵向切口,暴露部分瘤体,沿着瘤体与子宫后壁、血管之间的间隙一点一点地细心推进,慢慢剥离,生怕一不小心把瘤体划破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在瘤体被完整剥离切除后,医生紧接着为患者做了双侧输卵管结扎术。12时,在经历了2个小时后,子宫肌瘤剔除术、卵巢囊肿剥离术、双侧输卵管结扎术、肠粘连分离术顺利结束,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值得一提的是,张文宇和张晓燕是一对年轻夫妻,两个人很意外地在手术室相遇并同台手术。在患者康复期间的联合查房中,张晓燕说:“术前并不知道文宇会上手术,当看到他的那一瞬间,心里很激动,特别开心,觉得自己的底气更足了。因为这台并不复杂的妇产科手术对我们来说不算个事,但患者做过心脏手术,且有房颤和二尖瓣严重反流,很容易出现猝死或心衰,这才是我们最担心和不安的。” “同在一个单位工作好几年了,还是第一次同台手术,既有点儿惊喜,还有点儿意外。”张文宇说,“在手术台上,只有医生的身份,不存在爱人的概念。”进了手术室才发现,爱人就站在手术台上,当时只顾着患者的安危,哪有工夫想其他的。张文宇解释:“主要是患者对麻醉要求极高,手术中心脏耐受度差,我们必须恰当地控制入液量、入液速度,不能让她的心脏负担过重。控制好心率,这对整台手术至关重要。”
手术不复杂 但风险和困难非常大
“这次手术看起来并不复杂,棘手的是患者心功能不好,做过心脏手术,有房颤,这是很大的风险点。万一发生心衰,抢救不过来,那就是一条人命。”术后联合查房的曲丽君介绍,“患者有精神方面的疾病,需要评估,而且心脏诊疗这块我们也不懂,必须要有专业技术做保证。” 在医院分科越来越细、专家越来越“专”的今天,河南弘大医院妇产科和心脏外科的第一次联合同台手术,标志着医院在治疗思路和手术策略上的开创性改变。“一切从患者需求出发,让患者放心,让患者安心”——这样的承诺,始终是每一位“弘大人”不变的信条与目标。 “我一直盯着心率监测仪,确实很紧张。”曲丽君说,实施麻醉后,患者的心率很快,一直在90~200次/分钟波动,就像过山车一样,呼呼上去了,呼呼又下来了。她心里也跟着忐忑:就单纯的妇产科手术来说,腺肌瘤虽然难挖,但是也不算是难事。但患者实际情况很特殊,万一下不来手术台,如何跟患者家属交代? “有心脏外科的人参与,我们心里就有底了。整台手术有惊无险,术中出血量也仅仅80毫升左右。更有意思的是,我们是头一次与心脏外科合作,而且我们科的张晓燕和心脏外科的张文宇是两口子,这也是前所未有的‘夫妻档’合作。”看着慢慢康复的患者,曲丽君很开心。 “手术很顺利!治疗心脏病是我们的专业,而对于妇产科手术,曲丽君主任她们更拿手。虽说不是大手术,但风险很大。”丁军说,这名患者心脏病严重,妇科手术、围术期均有可能出现心脏病急性加重、恶化,甚至因急性心衰而猝死。一旦出现意外,那这台妇产科手术就没有了意义。可以说,术前评估、手术时机的选择、麻醉以及术后的密切监护,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丝毫意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