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专版
 
第三版:管理论坛
 上一版    下一版  
这样调研最有效
药学服务价值应得到体现
春风化雨 暖人心田——记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医师赵青霞
1
11 1 2017年6月24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这样调研最有效
 

□徐宏伟

    调研,顾名思义,就是调查研究!积极开展科学有效的调研活动是深入了解情况的重要方法,是向基层学习的智慧和问计于民的有效手段,是促进政策落地、加快工作进程的最佳推手。勤调研、会调研是每一位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对管理者来说更是一门必修课。
    “怎样调研才最有效”是笔者近年来一直反复思考的重要问题,拙见如下:
    一是像记者,刨根问底,全面深入了解情况
    调研最忌蜻蜓点水,工作浮躁,停于表面。更不能早下结论,先入为主。要真正以空杯心态,抱着学习的态度下基层调研。最好是提前做些准备,带着问题上路,围绕工作落实情况,围绕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让基层的同志们积极发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最好的状态,力避形式化,搞所谓的彩排。如果大家只是“报喜不报忧”,那么调研工作成效将大打折扣。
    要采取真诚的态度和有效的沟通技巧,让基层的同志们有机会讲话,敢讲真话,反映实情。即便是当面指出政策和工作的不足,哪怕是言词尖锐,哪怕是偏激不对,也要有包容的胸怀,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接受不同的思维,挖掘真实的矛盾。
    另外,调研者应像记者一样,不仅善于刨根问底,也要有宣传意识,对调研中发现的经验和亮点,要通过适当的媒体渠道,传播出去,便于大家学习借鉴;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一些共性问题,要认真分析,研究对策,既要提醒,也要引导大家共同去思考和研究解决。
    二是像医生,科学诊断,开出药方解决问题
    发现不了问题的调研是无效调研!
    记得多年前一位美国经济学家借鉴其医生妻子的职业思维,写了一本经济学著作叫《诊断经济学》,大致思路和观点是,对经济学中的问题和现象要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发现问题,鉴别诊断问题,研究解决问题,提出对策和思路。其实,调研也是一样,就像医生看病,通过症状,科学准确分析病情,全面分析病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如此才能帮病人恢复和促进健康。
    其实,国家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有一个落地的过程,每一项政策都不可能100%完美,尤其是落实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着政策效果的呈现。政策执行中不可能没有问题,所以研究分析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开展调研工作最核心的任务,也只有如此,才可能更快地推进工作。
    三是像司机,明确目标,路线清晰导向正确
    好的司机不能是路盲,好的司机每一次出发前都十分清楚本次出行的目的地,以及出行路线图。
    开展调研也是这样,一定要非常清楚所要调研政策的整体安排,比如要到住培基地去调研住培工作开展情况,首先要非常了解国家医改的大局,住培在其中的角色定位,国内外住培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中长期或三五年内医改的宏观目标,住培的中长期目标,本地区开展住培工作的远期目标及年度目标等。
    不仅大的方向要清楚,而且发展路径要了然于胸;否则,到基层调研,我们不可能发现关键问题或重要问题,也不可能有能力去指导住培基地怎样瞄准目标去发展和推进。只有了解了国家宏观思路、医改大局,国内外住培发展历史、阶段、前景,才能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地干好工作。瞄准目标,更好地指导基层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加快发展,最大限度发挥调研对工作的促进作用。同时,要善于举一反三,通过一个点的调研,指导一线,推动整体。
    以上是笔者对调研工作的一点儿粗浅总结和思考,期待更多关于调研的有效方法和智慧。大家共同交流、学习,更好地发挥调研作用,更好地促进各项政策落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卫生计生委)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