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索晓灿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经口进入人体的胃部后,食物中的蛋白质才会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再在特定酶的作用下,被彻底转化为氨基酸。同时,氨基酸能够转化成酸、激素等人体必需的物质,也能产生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 鸡蛋富含蛋白质。食用鸡蛋更是人们补充蛋白质较为便捷、经济的方式之一。近期市场上出现了乳酸菌鸡蛋、氨基酸鸡蛋等“功能性鸡蛋”,使人们的选择多了,但也有人将信将疑。这样的鸡蛋是不是更有利于健康呢?
“功能性鸡蛋”为何能占据一席之地 口感好、蛋黄大、更新鲜
“蛋壳清洁完整,打开蛋壳后蛋黄凸起、完整、有韧性,蛋白澄清、透明;生鸡蛋无腥味;口感细腻、润滑……”这是乳酸菌鸡蛋的售卖广告。看到围绕视觉、嗅觉、味觉做出的广告,很多人都会对这样的鸡蛋动心,更何况还有相应的理化指标支持:“乳酸菌鸡蛋的蛋白质含量是32.4%,远高于普通鸡蛋的13.3%,胆固醇含量也远低于普通鸡蛋。”本着吃得更健康、更营养,不少人选择了乳酸菌鸡蛋。 当然,面对鸡蛋,人们还有不少选择,比如柴鸡蛋,它们的价格远高于普通鸡蛋。记者在市场上随机询问了一些人,发现普通鸡蛋的价格是2.35元/斤,柴鸡蛋是14元/斤,乳酸菌鸡蛋的售价为20元/斤(1斤=500克)。如此大的价格悬殊,是什么让人们趋之若鹜呢? 付喜梅经营的食品店里,乳酸菌鸡蛋的销量颇为不错:“乳酸菌鸡蛋的蛋黄更大,而且炒、煎、煮、冲都没有腥味儿,大家很喜欢,回头客也多。”不仅如此,在网购平台,“功能性鸡蛋”的销售业绩也挺好。尝试过这种“功能性鸡蛋”的人不难发现,“功能性鸡蛋”的蛋黄确实比普通鸡蛋更大。 对此,河南省人民医院营养师吕英华从另一个侧面来介绍“功能性鸡蛋”。她说,普通鸡蛋大多是由专人到普通农户家里收购上来的,然后收集到一起,再分销到各个销售点。其实,人们买到普通鸡蛋时,已经过了一段时间,此时鸡蛋的新鲜程度可能略差一些。而“功能性鸡蛋”大多数由商家直接取蛋、包装、分销,耗时较少,会更新鲜一些。“在一些国家,鸡蛋的保鲜期只有十几天,而在我国,鸡蛋可能放了几个月还在食用,这样的鸡蛋在口感和营养方面肯定会打折扣。”吕英华说。
“功能性鸡蛋”真有“特殊功效”吗 目前尚无统一的说法 无论哪种鸡蛋,其生产过程一定离不开鸡,“功能性鸡蛋”就是人们在喂养鸡时采取了一些措施。 人们喂养鸡时,在鸡饲料中加入氨基酸片,鸡下的蛋就是氨基酸鸡蛋;在鸡饲料中加入乳酸菌片,鸡下的蛋就是乳酸菌鸡蛋。生产“功能性鸡蛋”的中科西蒙(北京)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人员表示,“功能性鸡蛋”都是通过饲料中营养素的转换形成的,并把“功能性鸡蛋”定性为“一种针对不同人群的保健品”。 然而,在鸡饲料中添加的微生物添加剂,是否合格?添加的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鸡蛋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达到多少才合格?“功能性鸡蛋”适合什么人群食用?这些问题,目前都没有标准答案。 此外,一组通过实验获取的数据,更让人们大跌眼镜——同品牌的普通鸡蛋和初产鲜蛋的主要营养成分相差并不大;所谓的高硒鸡蛋的硒含量并不高;对低胆固醇蛋进行检测后,发现其胆固醇含量甚至比普通鸡蛋更高。 乱花渐欲迷人眼。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的郑立运在被问及“功能性鸡蛋”的相关问题时,表示自己没有听说过这样的名称。他认为,对于“功能性鸡蛋”的认定和鉴别,应当经过具体的试验进行验证,并建议请教河南农业大学动物食品或人营养学专业的相关老师。看来,要想弄清楚“功能性鸡蛋”的真面目,非要“科学”出马不可。如何选购鸡蛋补充蛋白质 新鲜才是“硬道理” 此前,曾有专人做过相关研究,发现各种类型的鸡蛋在氨基酸、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方面并没有明显差异。虽然从口感上来说,“功能性鸡蛋”可能更香一些,但是从营养价值方面来说差别不大。即使是白蛋壳与褐色蛋壳,也只是蛋壳颜色不同罢了。市场上出售的“功能性鸡蛋”,标着特定物质的含量较高,那么这些鸡蛋也只适合特定人群食用,正常人如果过量摄入某种微量元素,还可能危害健康。 吕英华认为,鸡蛋是传统食材,更是人们补充蛋白质最重要的来源之一。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选购鸡蛋最好以新鲜度为标准,定时定量补充为好。 相关专家也表示,消费者在选购鸡蛋时,不要太迷信柴鸡蛋及“概念鸡蛋”,选购的关键是新鲜。鸡蛋常温贮藏的时间一般是30天,如果放置时间太长,就会导致鸡蛋失水过多,蛋白质也会发生变化,进而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同时,外界的一些细菌也会侵入鸡蛋,导致菌落总数超标,其安全性、营养价值和口感都会大打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