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背后深沉的父爱 □张 琦
前不久上映的电影《摔跤吧!爸爸》刷爆了网络。这一部叙事平实简单的印度电影赢得了众多网友的热烈好评。影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珀尕家族改变了印度女子摔跤项目的历史,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父亲Mahavir Singh Phogat(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严格训练与关爱。 在影片中,马哈维亚·辛格·珀尕(阿米尔·汗饰)曾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因生活所迫放弃摔跤。他希望儿子可以帮他完成梦想——赢得世界级金牌,结果妻子却为他生了4个女儿。本以为梦想就此破碎的辛格却意外发现女儿身上的惊人天赋,看到冠军希望的他决定不能让女儿像其他女孩一样只能洗衣做饭过一生,浪费了天赋。再三考虑之后,他与妻子约定一年时间按照摔跤手的标准训练两个女儿:换掉裙子,剪掉长发,让她们练习摔跤,并赢得一个又一个冠军,最终赢来了成为榜样的机会。 父亲当教练的时候是非常无情的: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训练;让平时穿长袍的小姑娘穿上男孩子式的短裤;无视女儿们的苦苦哀求剪去她们的长发。父亲作为父亲的时候是极其温柔的:因为素食主义的母亲不愿意触碰任何荤腥,从来不知如何烹饪的父亲按着烹调书制作鸡肉;因为村里的训练场不允许女性进入,于是便在自家农田里亲手开辟出一块训练场;为女儿们辞掉工作,专心陪Geeta(吉塔)参加全国比赛;在吉塔受到学校教练不公平待遇的时候,长途跋涉来到学校附近租房子,以适合吉塔的方式训练她,并为她烹饪营养丰富的食物。 在影片当中,当吉塔和Babita(巴比塔)为了要参加小伙伴的婚礼而逃掉训练的时候,父亲生气了,这是他唯一一次对女儿们发火。几个小姑娘在婚礼后坐在一起,默默地流眼泪。吉塔和巴比塔抱怨父亲太过严厉,不让自己过轻松的生活,只因逃掉一次训练就大发雷霆,根本不想要这样的父亲。 一直面无表情,婚礼上自始至终没有说过一句话的小新娘开口了:“我倒是希望能有这样的父亲,能为我的未来着想,而不是从小就只让我做家务和烧饭,当我一满14岁就匆匆将我嫁给从未见过面的男人,仿佛我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接下来我就要过一辈子与扫帚和炉灶相依为命的生活。” 小新娘的话令吉塔和巴比塔顿悟了。从此之后,姐妹俩再也不抱怨训练的辛苦,而是主动为了自己的未来而拼搏。 这部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印度女性不平等的地位。据相关数据显示,印度的童婚比例高达47%,全世界每年有1500万名女孩被父母用来换取聘金。印度政府1929年颁布了禁止童婚的法案,1978年把男女婚龄提高到21岁和18岁。但在许多地区,该规定仍未奏效。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吉塔在2010年德里英联邦运动会上获得的那枚金牌,成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千千万万女孩的命运将会因此而改变。虽然说摔跤的训练过程艰辛而漫长,但是这是一项能够养活自己的技能,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行业,是能够让那些女孩儿们自立的途径。 父亲马哈维亚看似用强硬的手腕干涉了女儿的人生,却正是凭借他的坚持、隐忍和强大的信念,孤单却又固执地与集体潜意识抗衡。他在女儿心里种下了独立思考、不盲从的种子。最后,这颗有尊严、讲拼搏的种子,自己生长出来了。换言之,孩子遗传了父母的优势,父母发现了孩子的潜能,约定一个期限去激发她们的潜能,让孩子在反抗与矛盾中觉悟;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支持,怎会培养不出一个优秀又快乐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