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控防治
 
第四版:疾控防治
 上一版     
体会医患关系中的切肤之痛
《摔跤吧!爸爸》背后深沉的父爱
可爱的人
120是我们大家的
难以下咽
图片新闻
1
11 1 2017年6月10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体会医患关系中的切肤之痛
 

体会医患关系中的切肤之痛
□胡晓军

    常人说起来自己遭受的痛苦,爱用切肤之痛这个词。但切肤之痛究竟是一种怎么样的痛?切肤之痛,是一种对血肉分离、身心分离的恐惧感受。借用丹麦著名哲学家克尔凯廓尔的经典名词“概念恐惧”来说,这是一种无名的恐惧,没有具体的对象,只有对当前掌控身体和感受周身一切的浓重幻灭感。其实,人渐渐长大,就会切身体会到,一点儿身体伤害,真的不算什么,真正让人恐惧的,是无望的痛苦。
    切肤之痛这种概念,还经常被用到对他人的同情中来。而这种同情,在医疗关系中,无疑表现得更加具有对立性和淋漓尽致。日本医师作家久坂部羊的医疗长篇小说《恶医》,讲述的是一个想掏空一切资产来给自己治病的晚期癌症患者,一个看惯了生命来来去去的肿瘤医生。他们自认为都对生命理解得真切,自认为在为对方考虑,事实上却一直背道而驰和相互伤害。不过,他们还希望能和解,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希望对方能够真正理解自己的感受。
    自认为洞察了一切,自认为天天与生死存亡打交道的医生,可能已经对生命的消逝麻木了。表面上看起来是这样的,但可能医生们一直压抑或者故意对生命易逝视而不见。不过在某一个时刻,这样的心境却会被打破。他们会忽然深切感受到普通患者的痛苦,甚至抑郁难忍。比如,小说中的外科医生森川良生,认为患者病情太重,再治也没用了,就该放弃治疗,好好享受人生的最后日子。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患者小仲辰郎却并不这么想。现实中,小仲辰郎的日子过得“清汤寡水”,孤家寡人一个,但他却强烈地想活下去,认为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因此,小仲辰郎认为,森川良生的劝导是冷酷无情的,是十足的“恶医”表现。
    在医生看来,“患者就是这样,即使到了毫无希望的地步,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要弄出点儿希望来,这便是问题的关键”。而在患者看来,自己总是处于弱势地位,受到任性的医生使坏心眼儿伤害,就是病情恶化了,也束手无策。可这两种看法多多少少都有点儿问题,要真有点儿切肤之痛的感受,还不如听听森川良生妻子的话:“希望是人活下去的支柱,没有了它,怎么将日子过得有意义呢?还有你说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人一旦绝望,谁还有这个心思去想这个呢?”兜兜转转之间,貌似超脱的森川良生医生,其实一想到自己的亲人也会有类似患者那样的遭遇,就会惊慌失措,心中一片慌乱,内心的笃定早已烟消云散。
    其实,别说是在生死线上挣扎的肿瘤患者了,就拿芸芸众生来说,不管是真的清醒,还是自我欺骗,谁不是靠着希望而活,若希望真的没了,那他还靠什么活下去呢?

《恶医》故事梗概

    52岁的小仲辰郎胃癌复发,癌细胞还转移到了肝脏。怀着求生的渴望,他来到为他做过手术的三鹰医疗中心。接诊的外科医生森川良生直截了当地告诉他,这病治不了,他只有3个月的生命了,与其再受化疗、放疗的痛苦,还不如抓紧时间好好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有意义地度过余生。小仲辰郎听了大受刺激,认为医生的劝告等于在说“你可以去等死啦”。
    小仲辰郎不听劝阻,坚持要求治疗,但在忍受了恶心、腹泻、晕眩、手指麻木、脱发等一系列煎熬后,他的病情不但不见好转,反而进一步恶化。可是不管怎样,小仲辰郎仍然不愿放弃治疗,病急乱投医的他,就此踏上了坎坷崎岖的漫漫求医之路——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大学医院,将患者当试验品,以获取科研数据;昧着良心的黑心医院;借着所谓的“最先进的癌症免疫细胞治疗”忽悠患者的高价私人诊所……
    再说当时接诊小仲辰郎的森川良生医生,面对患者的强烈反应,他也颇感觉郁闷。森川良生医生认为:在当前的医疗技术条件下,一些疾病尚无法治愈,这是个明摆着的事实。但是,不少医生却对此闭口不谈,这一方面是为了不让患者失望,另一方面也是不愿意面对医疗的局限性……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