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专版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河南省慈善总会为经济困难的乙肝患者赠药
儿科医联体的“河南范本”
专家义诊走基层 健康扶贫进农家
“六医联动”提升卫生与健康发展水平 济源市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
了解育龄人群生育意愿 掌握出生人口变动情况 我省启动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工作
生命之约 肝胆相照 ——探访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
1
11 1 2017年5月6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生命之约 肝胆相照 ——探访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
 

本报记者 丁 玲  通讯员 王建明 陈亚平

    一台手术,犹如一场需要智慧、勇气和密切协作的战役。生命的分量,重如泰山。
    以超越常人的勇气、力量和坚韧,以精确的术前评估、精细的术中操作、精良的术后管理为准则,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大外科主任、肝胆胰外科主任李学民带领团队不断探索创新,在肝胆胰外科专业的跑道上以领跑者的姿态越跑越快,形成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肝、胆、胰、脾疾病综合治疗中心。
3D(三维)成像让手术更“精准”
    李女士在体检中发现肝脏中有一个较大的肿瘤,怀疑是“肝血管瘤”。怀着不安的心情,李女士找到李学民。经过全面的检查评估,李学民确诊其为“肝中央部巨大血管瘤”,目前已经有一定的压迫症状,建议手术切除。
    李学民立即安排术前讨论:肿瘤大,与周围血管、胆管关系密切,且位于肝脏中央部,必须精准切除。因此,术前应用3D可视技术,精密设计手术方案。
    翌日,李学民带领团队实施精准“肝巨大血管瘤切除术”。术中见肝脏血管瘤大小约为15厘米×15厘米×10厘米,居肝脏中心部位,瘤体下侧面紧贴门静脉右支,左侧面沿肝中静脉边缘而过。比照3D图像,医疗团队巧妙地避开了重要管道,完整、精准地切除了病灶。
    李学民介绍,肝切除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切除肝脏过多,可能导致病人术后肝功能衰竭;切除肝脏太少,又可能残留微小肿瘤,影响手术的远期疗效。只有采取“最大化切除病灶,最大化保留残肝,最小化创伤侵袭”的均衡策略,才能使病人获得最佳康复。
老年腹部外科手术成“金字招牌”
    一直以来,高龄老人是手术的禁区。但在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肝胆胰外科,敢啃硬骨头的李学民带领着团队在老年腹部外科手术领域开创了一片天地。
    97岁的王老先生患心脏室壁瘤多年,近5年又发现右侧腹股斜疝,出现局部疼痛,有时伴肠梗阻,严重影响生活。
    “老人来的时候已再次出现疝嵌顿伴肠梗阻,多学科会诊评估后,我们为老人做了手术,术后老人恢复很是顺利。”李学民介绍,“年龄已不是手术禁忌证。”
    在这里,像王老先生这样的病人并非个例。肝胆胰外科团队曾救治83岁生命垂危上消化道大出血行开腹止血的老人,曾为90岁重症胆管炎老人行急症胆管切开取石引流,曾为98岁胆囊癌合并肝脓肿的老人行根治切除,曾为99岁盆腹腔巨大肿瘤的老人切除肿瘤……肝胆胰外科不断突破高龄老人的手术禁区,已经成为省内同行中的“金字招牌”。
探索创新闯出新天地
    “在医学技术发展迅猛的今天,科室如何突围发展?”在李学民看来,除了对手术技巧的磨炼,更需要理念技术的不断创新。
    作为学科带头人,李学民说:“科室主任应做到学术上引领,工作中示范,技术上带动,生活上关爱。”
    李学民经常用“专业、换位、策略”六字法宝引导年轻医生:帮助他们先用专业能力去说服患者,确定的治疗方案必须经得起推敲;再换位思考,让患者感受到你在时时处处为他着想;最后用策略去实现,让患者积极配合你的诊疗方案。
    严格的培养模式,让李学民的团队有了过硬的战斗力。近年来,肝胆胰外科团队开展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肝癌切除术、门脉高压症的断流分流术、复杂胆石症手术、腹腔镜胆管探查+胆管一期缝合术、腹腔镜脾脏切除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形管引流术、腹腔镜脾脏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等三四级手术;在科研方面完成科研成果两项,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
    李学民正带领科室团队不断引进新理论、新技术,小到缝合方式的改变,大到手术方式的变化,不断在“精准、微创、个体化”的现代外科诊疗理念上创新发展,跻身省内先进行列。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