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动 态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第二版:动 态
 上一版    下一版  
不运动 会有什么后果
巩义市人民医院提升医疗质量
图片新闻
养老可以走“社区+旅居式”路线
河南健康素养促进工作落地有声
女性预防脑卒中应多吃含钾的食物
三个“南丁格尔”汇聚一堂 听听她们的故事
一句话新闻
1
11 1 2016年12月29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三个“南丁格尔”汇聚一堂 听听她们的故事
 

本报记者 赵忠民

    (上接2016年12月27日2版)
(二)
    陈东走进北京市第二传染病医院(现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时,我国传染病仍处于高发状态。几十年来,身边的一些同行因恐惧和歧视,而果断辞掉工作时,陈东始终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面对一个个身心受到疾病折磨的患者渴求生存的目光,她眼前浮现出最崇敬的人——南丁格尔。
    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肝炎患者比较多。一位来自某大学的张老师,由于第四次出血再次住院。患者烦躁不安地喊道:“我实在受不了,我不想活了!”当时,任护士长的陈东一边安排护士做好抢救准备,一边轻声安慰患者。突然,“噗”的一声,约有1000毫升的鲜血一下子从患者的口中喷到陈东的身上。但是,她丝毫没有注意这些,而是迅速组织护士和医生抢救患者。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患者得救了。当陈东准备换衣服时,突然有护士发现患者正想双手拔掉气管插管,充气的导管卡在其咽喉部,已经造成呼吸道梗阻,患者被憋得脸色发紫,几乎要窒息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陈东及时跑到患者的床边,果断地放了导管气囊的气,成功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随后,陈东时常劝慰、开导患者,使这位患者树立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20世纪80年代,当时,在中国“肆虐”的十几种传染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一些新发传染病又出现了,艾滋病就是其中一种。艾滋病来势凶猛、危害极大,当很多人对此病所知甚少时,陈东明白普及艾滋病知识的重要性。为此,她抓住一切机会宣教艾滋病知识,并撰写《正确认识艾滋病,做好自身防护》的文章,并对医务人员开展讲座。
    为了降低医务人员被感染的概率,年近60岁的陈东,每天紧张而又忙碌地工作着,因神经高度紧张,以致身心疲惫。工作一天,她的双腿像灌了铅一样,脚部肿得有时都穿不上鞋。但是,她丝毫没有退缩,而是默默地想:“一定要挺住!”
(三)
    商丘市柘城县人民医院51岁的护理部主任宋静荣获第45届南丁格尔奖章,成为河南省第三位获此殊荣的护理工作者。她坚守工作一线34年如一日,用爱心温暖他人,为南丁格尔精神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1981年,宋静从当时的商丘地区卫生学校护理专业毕业后,来到柘城县人民医院工作。于是,她每天戴着燕尾帽,穿上白大褂,穿梭于病区之间,开展忙碌的工作。
    “刚值夜班时,我就给自己鼓劲,也要像南丁格尔一样,去查房、换药,从熟睡患者的身边轻轻走过。”宋静说,“护士的工作就是这样,以无声的爱守护在患者最需要的地方。”
    2000年,当地政府决定在全县开展艾滋病普查工作,需要抽调护士下乡送医、送药,宋静成为第一个报名的护士。下乡了,他们却发现:进了村,入不了户;入了户,村民拒绝抽血、服药。那时,群众对艾滋病缺乏了解,心存恐惧。
    天生倔强的宋静态度坚决,她说:“群众不了解艾滋病,正说明普查工作的必要性。”她走村入户,与群众一起吃饭、谈心,讲解普查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向群众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
    初春时,宋静再次来到田间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一位姓朱的村民在干活儿时,不小心手被玻璃划破了,流血不止。宋静看见了,来不及进行自我防护,便毫不犹豫地给村民包扎、止血。流血被止住后,宋静的手上也沾满了血。当时,看到这种情景,这位村民被感动得哽咽了。
    在参与艾滋病患者的普查和治疗工作中,宋静先后7次深入4个乡(镇)、38个行政村,抽血筛查3000余人次,还到监狱为正在服刑的艾滋病患者治疗疾病,先后救治艾滋病患者2124人次。她的耐心和体贴,让一个个艾滋病患者“回心转意”,积极接受救治,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人们常说“护士体贴照顾人,家有护士就是福气”。可每当听到这些话时,宋静总是有一种愧疚感。30多年的护理工作,除去婚假和产假,她没有请过一天事假。“宋静就是这样的人,她深爱着护理这个职业,爱患者胜过爱自己,爱患者胜过爱家人。”同事这样评价她。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